2012年9月26日,北京青年艺术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一群理想青年,怀揣光影之梦,在我院综合楼501为大家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共有6部短片放映,涵盖纪录片、实验短片和剧情片三种类型,其中的4位青年导演亲临了现场。
第一部作品是单诗杨的《不正》。这是一个具有实验性质的短片,主要通过画面构成的拼接方式来表达同一地点由于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这一地点,形成了带有个人情绪的错视觉,也是阐述了创作者对于记忆的概念。该作品荣获2012年毕业创作一等奖。
两部剧情片是肖瑶的《荡空山》和于晧的《亡于来者》。前一部影片的导演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展示她对乡村城市化的看法。后一部影片的灵感同样来自当下社会问题,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的问题,已经可以看做是一个普遍现象,导演的目光便聚焦于此,他讲述了一个喜爱魔术的孩子因为母亲的不理解而走上了绝路,希望杀死自己的母亲的一个不真实的梦。导演于晧是电影与影像艺术专业,曾获“韩国丽水世博会影像脚本征集三等奖”、“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纪录片《个种》是一部关于一群电影专业毕业生的影片。导演将镜头对准自己的生活,拍摄身边最熟悉的一群人。他们怀揣理想,不断付出努力,但是却又总是受到现实生活的各种打击。影片不仅记录下这段大学的青春回忆,更是现代年轻人这一群体生存态度及状态的一种反映。相比之下,李汶的纪录片《渡》阐释的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导演由《渡》回想儿时记忆,一艘船载着人们从这头渡到那头,渡口的水连接着世外桃源。逐渐成长后,有了大桥有了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轮渡变得冷清起来。渡口的人不再以捕鱼为业,渡口的船更加有岁月感。此片荣获2012年毕业创作三等奖。张燕的《姥姥的阿里郎》通过记录一位老人的生活与回忆,以现实与超现实的混合叙事手法,描绘老人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今年6月,此片获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一等奖,并被白兔机构收藏。
这几部风格各不相同、内容各有千秋的影片展现出当代年轻人的独特思考。大家对影片赞赏与共鸣之余,还对影片及导演怀有几分好奇。影展结束后,同学们热情地向导演提了三个问题:分别是《荡空山》与《姥姥的阿里郎》两部电影的创作灵感与理念,以及《渡》想通过电影传达怎样的情感与体会?几位青年导演都耐心细致地讲述了自己创作的始末。这次跨界之旅不仅开拓了大家的眼界,更让我们直观而深刻地感受到其他领域的同龄人有哪些想法与感受,使我们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