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夜,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大苹果》的终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人声鼎沸,掌声雷动。九百名观众度过了一个精彩而难忘的闭幕之夜。至此,中央音乐学院第四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圆满闭幕。
国际盛事 两大亮点
一年一度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是中央音乐学院倾力打造的室内乐音乐盛典。本届音乐节从演出阵容到艺术策划亮点不断,曲目贯穿古今,极具特色。音乐节以室内乐这一传统创作形式,让国人聆听来自国内和国际的音乐精华。
音乐节由强大的演出阵容挑梁:世界德奥作品权威性诠释者、奥地利著名钢琴家、指挥家Paul Badura-Skoda。来自美国的世界级单簧管表演艺术家Robert Spring和Eli Eban,著名小提琴表演艺术家杨戈芳,奥地利海顿四重奏,波兰Kwadrofonik四重奏,美国纽斯德三重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等国内外优秀艺术家,艺术团体参与演出,可谓群星璀璨。
除了颇具实力的演出阵容,本次音乐会在曲目上表现得“色彩绚丽”,9场首精心策划的音乐会可谓室内乐作品的“大淘金”。从贝多芬的《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到《春之祭》,曲目贯穿古今。《双阕》《倾城》等中国作品使人眼前一亮。另外,著名作曲家James Demars与陈岗先生亲自执笔为音乐节创作两首全新的音乐作品——《神奇的传递(Magic Passes)》与《嬉游曲》。音乐节曲目涵盖中西,轻松活泼而又极富情趣。
盛事开幕 众家挂帅
开幕式音乐会可谓众家挂帅,群星璀璨。国内外著名表演艺术家云集现场——钢琴家由熹、赵聆、潘淳、唐丽娟,小提琴演奏家林朝阳、杨戈芳、程亚威、岳麟,大提琴演奏家鲁鑫、张莹莹,二胡演奏家于红梅,王颖。琵琶演奏家兰维魏,中提琴演奏家曹飞、马艳春,邢昊。低音提琴演奏家申东文、打击乐演奏家乔佳、扬琴演奏家刘音璇。古筝演奏家苏畅、笛子演奏家张莹莹……音乐会以观众熟知的《鳟鱼》作为开场曲目,博得观众的会心一笑。当晚,国际室内乐音乐节艺术总监、著名青年钢琴表演艺术家由熹亲自上阵,与青年钢琴家赵聆双钢协奏拉威尔《大圆舞曲》,珠联璧合。此外,《双阕》《倾城》两首中国风味的室内乐向观众诠释中国室内乐的发展进程。二胡演奏家于红梅与扬琴演奏家刘音璇的演出博得观众的满堂彩。《倾城》以中国四大美人为主题,以聆听的形式向观众诠释美人的形象。此外,目前令人瞩目的小提琴家——林朝阳也在当晚的音乐会中呈现其纯熟的技巧,他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小提琴协奏曲作品94》在钢琴演奏家潘淳的伴奏下展现着林朝阳无可挑剔的演奏功底。二者的演奏交相辉映,颇受观众喜爱。压轴大戏则由著名室内乐演奏家杨戈芳担当,他与程亚威、曹飞、邢昊、张莹莹、鲁鑫演奏的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作品36》以精湛的表演赢得全场观众的掌声。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11月2日,第二届室内乐演奏比赛如期进行,六组入围决赛的选手组合风格迥异,各显神通。比赛在大师们的评判下以双冠军的形式收场。当晚,音乐会的颁奖仪式上,Badura-Skoda大师对进入决赛的选手给予高度的评价,颁奖结束后,选手们为观众带来一场极富水平与趣味的室内乐音乐会。
管弦齐鸣 与友同乐
11月3日的音乐会以“Eli Eban,杨戈芳和他的朋友们”为题,从室内乐的初衷出发,突出音乐会“与友人齐欢”的主题,让听众聆听单簧管与弦乐发出的愉悦之音。音乐会由世界级单簧管表演艺术家 Eli Eban协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杨戈芳、陈晓伟,中提琴演奏家齐悦和大提琴演奏家王莹同台共演,深受好评。“总觉得他的演奏仍在我耳中打转,旋律还能哼唱出来。”一位观众在演出结束后说道。可见Eli Eban精湛而柔美的演奏技法和深厚的音乐功底。
钢琴传奇与他的乐队
11月4日中山音乐堂的音乐会上,无论是Badura-Skoda大师饱含天籁的钢琴之声,还是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的弓弦之音,都各具特色。斯柯达大师光芒四射的演出令人难以忘却。大师的指挥与演奏浑然天成。在他的指挥与演奏下,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的表现也令人惊喜,充满活力且到位的演奏让人刮目。作为享誉世界的顶级钢琴与指挥大师。此次他与乐团的合作,展现出大师深厚的音乐功力。在排练期间,大师似乎已经与青年交响乐团展现出神奇的“心理感应”。大师表示青年交响乐团是一只朝气蓬勃并有着深厚发展潜力的乐队,在音乐会中,乐团成员也以认真的演奏回应了大师的赞许。无论巴赫、莫扎特还是贝多芬,钢琴传奇与他的乐队都以行云流水的演奏诠释着作曲家的精神。演出结束后,年事已高的大师以多次返场表达对乐队与观众的感谢之情。
来自美国的惬意与活力
11月5日,来自美国的纽斯德三重奏为观众带来一场惬意而充满活力的音乐会。音乐会中西交融,除莫扎特,勃拉姆斯等经典曲目之外。《西皮》与《咖啡馆音乐》作为该场音乐会的亮点点亮观众的好奇心,《咖啡馆音乐》以表现咖啡馆的惬意与悠闲为主题,将观众带入听觉的咖啡馆,爵士的切分节奏带给观众无限的活力,伴随着节奏的进行,观众也随之摇摆,很是愉悦。金平的《西皮》又将观众带入传统中国,感受西洋乐器下的中国特色。全场音乐会伴随着钢琴演奏家潘洵的讲解,使观众更易了解音乐的艺术内容。
双声与现代的碰撞
一提到双钢琴与双打击乐配置的重奏团,第一个在脑中便会想起他们——Kwadrofonik,来自波兰的四重奏团体,他们的双钢琴与双打击乐创造了二器乐组之间丰富的对话,在获得波兰“Nowa Tradycja”大奖与华沙奖之后,他们来到中国,于11月6日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带给观众一场别开生面的现代音乐音乐会,《春之祭》《哈尔纳西》与加入打击乐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他们用器乐创造出生动的艺术性格,又以生动的艺术性格描绘出美好的音乐画面。演出结束后,观众向艺术家们投以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散。
龙虎之声 力释马勒
11月7日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振聋发聩,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刘嵩虎与著名钢琴表演艺术家吴龙用嘹亮浑厚的歌喉与表情丰富的琴声诠释出马勒声乐套曲的艺术精髓。本场音乐会亦是为祭奠马勒逝世100周年而设的专场音乐会,当晚的音乐会中,二人表演的《丧子挽歌》《漂泊艺徒之歌》《吕克特诗集》极具张力,两位中国艺术家将难以诠释的马勒表演的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令人难以忘却。刘嵩虎珠落玉盘般的吐字唱词与吴龙行云流水的伴奏下犹如双剑合璧,毫无破绽。当晚,在场观众多次以热烈的掌声向两位艺术家的精湛配合致敬。
Esterhazy的海顿之声
九场音乐会中最为传统的声音,就是由奥地利的海顿四重奏带来的。来自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海顿四重奏,遵循海顿于Esterhazy城堡的传统,无论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还是舒伯特,他们都能以难以效仿的演奏技法诠释出音乐家的初衷,在走遍卡内基音乐厅,威尔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等著名演奏场所之后,2011年,他们再次来到中国,步入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于11月8日带给观众海顿与舒伯特的听觉盛宴,作为海顿音乐的权威诠释者,演出结束时,观众的掌声迟迟不断,海顿四重奏也以多次深鞠躬向观众表示感谢。
盛事闭幕 军乐嘹亮
11月9日,音乐节迎来闭幕式,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人声鼎沸,座无虚席。在军乐团嘹亮的管乐齐鸣下,观众的掌声如泉涌般源源不断。闭幕式音乐会最特别的两首作品当属由第四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艺术总监、青年钢琴表演艺术家由熹与世界级单簧管演奏家Robert Spring演奏的双重协奏作品《神奇的传递》与《嬉游曲》。《神奇的传递》与《嬉游曲》特应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的邀请由美国作曲家James Demars与陈岗先生“量身打造”,将军乐团,R.Spring与由熹的演奏特点融于一体。传递了由演奏家再生的音乐中最华丽、最珍贵的精髓。《建筑中的天使》中甩动软管所发出的奇音令观众惊艳,配合着刘珅的天籁之音,观众仿佛真的遇到天使,曲目结束后,观众掌声雷动,好声连片。随后,音乐节在《大苹果》交响曲的尾音中圆满结束。
随着闭幕式音乐会的谢幕,第四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的圆满落幕。音乐节期间,好评不断,相信明年的第五届室内乐音乐节会迎来新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