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盛大开幕。
随着礼堂音乐厅大门的开启,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观众在接受检票后一同涌入音乐厅。不一会儿,整个音乐厅座无虚席。在观众们满怀期待与欣喜的目光下,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艺术总监由熹教授与漫步者音乐家基金黄歆泉秘书长共同走向舞台中央,宣布中央音乐学院第五届室内乐音乐节正式开幕,随后,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致开幕词。全场掌声雷动,此起彼伏。
音乐会正式开始。
音乐会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演奏了四首曲目,有悲凉厚重,动人心弦的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三重奏(悲歌)》;欢愉活跃,富于创新意识的皮亚佐拉的《夏》与《冬》;明朗坚定,振奋人心的铜管五重奏《阿依达》,下半场的三首曲目则有深沉婉转,继承传统的勃拉姆斯《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华丽优雅,充满生活情调的门德尔松的《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演奏家们选择的曲目可以说非常丰富,也颇显功夫:从弦乐到管乐、从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到弦乐八重奏、从古典主义到流行风格,在短短的一场音乐会中从乐器、体裁、风格多个角度为我们浓缩展现的室内乐音乐发展的全貌。
整场音乐会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给我最多感动的就是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拉赫玛尼诺夫的《悲歌三重奏》。说到这里,就不能不介绍一下三位演奏者了,小提琴手由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先生担任,大提琴手则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先生,钢琴演奏者是本次音乐节的艺术总监由熹教授。政坛要员携手音乐家为普通观众演奏古典音乐,这样的阵容在我国可以说前无古人,由熹教授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希望能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为室内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开辟道路。但是,抛开政治意义不谈,他们的演奏还有着更为崇高人文关怀!周社长与叶院长因为公务繁忙,已经多年未曾顾及音乐,但当他们受到学院的邀请时,仍然欣然同意,百忙之中抽出许多时间来练琴,虽然音乐会上他们的表现并非完美,但在由熹教授精致的配合下,他们尽自己所能用音乐书写着他们内心的诗篇,给予我们至真的感动。只有那时我们才能体会到,技术之于音乐固然重要,但却不是表情达意的必要条件,当你用最真挚的心投入演奏,就能创造出超越一切分歧偏见,无关一切扰攘的美好境界,与听众达成心灵的契合!
提琴声终止,开幕式音乐会全场结束。余音绕梁,观众们似乎还沉醉在这优美的琴声中。开幕式音乐会的成功落幕为此后连续八天的视听盛宴起了个好头。
这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开始,也是一次有总结意义的开始。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走到了第五个年头,一直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吸收室内乐的精华,并以全新的姿态呈现给观众。音乐节始终秉承着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引进国际高水平室内乐,同时积极的将国内优秀室内乐作品、艺术家推至海外,对我国室内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此祝贺,中央音乐学院第五届室内乐音乐节开幕式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