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每逢五、十年便会做一次总结。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从08年的11月至今,已走过五个年头。这五年,音乐节从稚嫩到成熟。这五年,音乐节不断总结自身使命,不断为热爱室内乐的人探索更多元化的接触途径。亦是这五年,音乐节通过逐步推广室内乐,让社会各界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室内乐这璀璨明珠的内在价值。2012年11月9日,在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尾音奏绕响全场后,掌声雷动。著名钢琴家雅布隆斯基与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亲密无间的合作博得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中央音乐学院第五届室内乐音乐节也在这振聋发聩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国际盛事 再度突破
一年一度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是中央音乐学院倾力打造的室内乐音乐盛典,她旨在通过音乐会、讲解、大师班及比赛等形式让青年人热爱并亲近室内乐;同时旨在为喜爱室内乐的人们消除他们与严肃音乐间的距离感。本届音乐节在艺术质量、演出阵容以及音乐节内容方面又有新的突破,比较前届,本届音乐节的演员阵容更加华丽、庞大。所择曲目风格迥异,极具特色,从严肃地勃拉姆斯,到热情的皮亚佐拉,多元的体裁为音乐节的艺术分量锦上添花。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室内乐比赛将比赛范围由北京扩大至全国,在比赛中,来自全国的比赛选手各显神通,通过他们在比赛中的风采,展现出年轻人对室内乐的理解与热情。
音乐节由强大的精英阵容挑梁:由来自波兰的加籍世界级著名钢琴家克里士托夫·雅布隆斯基;来自美国的世界级大提琴家迈克尔卡雷拉和长笛演奏家布莱德利·加纳;著名小提琴表演艺术家杨戈芳、柴亮;波兰著名小提琴家、欧洲贝多芬协会代表阿佳塔·兹姆泽夫斯塔与波兰著名钢琴家贾丝蒂娜·丹莎芙丝卡;众多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归国青年艺术家以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钢琴教师;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等国内外优秀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参与演出,可谓名家荟萃。在强大阵容之中,还有两位特邀嘉宾,他们分别是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以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两位嘉宾百忙中抽空来到音乐节,通过自身参与舞台演奏的方式,为音乐节增添别样的魅力。
除了颇具实力的演出阵容,本届音乐节的曲目亦是“风格迥异而色彩绚丽”,九场精心设计的音乐会可谓室内乐作品的精品合集。从精致神圣的巴赫到严肃的勃拉姆斯,再到热情洋溢的皮亚佐拉,曲目贯穿古今,极具特色。同时,多首改编的中国作品令人眼前一亮,通过扬琴演奏的西方作品更是极富创意,使人意犹未尽。
本届音乐节最大的突破之一,是将室内乐音乐节室内乐比赛的比赛范围从北京推广至全国,此次室内乐全国邀请赛通过全国遴选的形式,向全国征集优秀的青年室内乐演奏家及演奏团体,经过为期半年的遴选周期,选手们通过初赛、决赛的严格选拔,最终精选出六组室内乐团体,成为本次比赛的获奖者。其中,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选送的室内乐组合“Mix Concert
”荣膺桂冠,由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Brilliance”室内乐组合喜得银奖,同由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Twinkle”室内乐组合夺得铜奖。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黑玫瑰”室内乐组合获得优秀奖。由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拿波里”室内乐组合与中国人民大学选送的“协和”室内乐组合携手获得特别奖。决赛过后,评委们纷纷表示在本次比赛中,充分看到当代青年人对室内乐的热情以及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他们懂得在他们各自领域发挥到最好时亦不忘记室内乐团体间的配合。他们能从自己的演奏中获得乐趣,同时也能通过自己的演奏打动在场的所有人,这是令人值得欣慰的。
众路精英 齐聚盛世
2012年11月1日,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迎来了她的第五个开幕式。今年的开幕式上,众家挂帅,群英荟萃,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杨戈芳、柴亮、陈曦、高参、丽达;中提琴演奏家王绍武、曹飞;大提琴演奏家娜木拉、鲁鑫、王莹;青年钢琴家由熹、陈曼春、吴琼;小号演奏家朱光、岳峰宇;圆号演奏家李博;长号演奏家谭深;大号演奏家王海宇;青年五重奏组合:张典、李宗慧、李萌艺、赵海岐,李沛格……本届音乐节开幕式还邀请到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两位特邀嘉宾参与开幕式演出。
在王次炤院长致开幕词后,室内乐音乐节艺术总监、著名青年钢琴表演艺术家由熹亲自上阵,与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两位特邀嘉宾共同演奏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第一钢琴三重奏》,珠联璧合,此起彼伏,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而后,由张典率领的青年五重组合用自己的热情诠释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夏天》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冬天》,亦博得观众的满堂彩。上半场尾声的铜管五重奏以嘹亮、明阔的音响诠释了威尔第的《阿依达》,又以铜管的柔美表现出德彪西《月光》婉美印象,令观众意犹未尽。为下半场拉开序幕的《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第一奏鸣曲 作品78》第一乐章在青年小提琴家陈曦与青年钢琴家吴琼的无间配合下,将勃拉姆斯的乐思诠释的淋漓尽致。《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 作品8》第一乐章,在大提琴家娜木拉、小提琴家高参以及钢琴家陈曼春的演奏下,乐思如穿针引线般紧密织合,给予观众清晰的音乐线条,使观众在音乐的感性中更好地体验到理性而严肃勃拉姆斯。开幕式的压轴,由小提琴家柴亮、杨戈芳、高参、丽达;中提琴家王绍武、曹飞;大提琴家鲁鑫、王莹共同诠释的门德尔松《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 作品20》以你应我和的配合,清晰的乐思和无懈可击的音色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波兰之声 艺述波兰
小提琴家阿佳塔·兹姆泽夫斯塔与钢琴家贾斯蒂娜·丹莎芙斯卡,两位来自贝多芬协会的年轻艺术家于11月2日为我们带来原汁原味的波兰音乐——无论是维雅尼夫斯基的《D大调波罗奈兹》还是席曼诺夫斯基的《夜曲与塔兰泰拉》,两位青年艺术家将传统的波兰印象都印制于演奏的音色之中,给予观众原色的艺术冲击。他们诠释的波兰作品富有民族色彩,而他们的勃拉姆斯亦严谨而富有音乐性,遵循作曲家的乐思。整场演出掌声不断,在《夜曲与塔兰泰拉》结束后,两位演奏家获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与欢呼。最终,两人以两次返场向观众表示谢意,而音乐会,也在欢腾热烈的气氛下顺利结束。
归英荟萃 乐坛之骄
“自古英雄出少年”,乐坛亦是如此。11月3日,活跃于世界各地乐坛的青年演奏家与归国青年教师齐聚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虽有寒风骤雨的阻碍,但观众的热情并未受到点滴影响,19:30分,音乐厅座无虚席。伴随着观众的掌声,音乐会在青年钢琴家陈韵劼与青年单簧管演奏家王弢合奏的《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开始,二人的合奏将勃拉姆斯的德奥严谨古典传统与诠释自我的浪漫主义表现方式完美展现在观众面前,二人的合奏犹如双剑合璧无懈可击。尔后,二人与青年大提琴家朱牧对勃拉姆斯《a小调单簧管三重奏》的诠释缜密细腻,三人将勃拉姆斯晚期的忧郁、内敛、厚重发挥的淋漓尽致。博得全场热烈掌声。下半场由著名青年小提琴家林朝阳,钢琴家陈曼春与大提琴家马雯挑梁担当,三人通过肖斯塔科维奇的《e小调第二钢琴三重奏》将他深邃的哲学内涵完美诠释,赢得了全场的欢呼。盛情难却,在三人返场三次后,演出在振聋发聩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新裁马勒 别样诠释
11月4日,著名歌唱家韩蓬携手青年指挥家高健,一同为观众带来一场中国首演的别样演出。演出中,歌唱家韩蓬高亢嘹亮的歌声与器乐交相辉映,犹如人声与乐声珠帘合璧般的交响诗。在青年指挥家高健的带领下,乐队与歌唱家仿佛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在下半场的《牧神午后》中,指挥家更通过极佳的控制力将乐曲的张力完全表现。音乐会结束之后,在场观众皆被歌唱家与指挥家的音乐与热情所折服,并向他们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向完美完成中国首演的音乐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青年才俊 各显神通
经过半年的遴选周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十组选手最终站上决赛的舞台,他们分别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选送的“Mix Concert”室内乐组合;天津音乐学院选送的“305A”室内乐组合、“全音符”室内乐组合;中国人民大学选送的“协和”室内乐组合;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选送的“室内乐团”室内乐组合;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Brilliance”室内乐组合、“Twinkle”室内乐组合、“黑玫瑰”室内乐组合、“新声音 of Young”室内乐组合以及“拿波里”室内乐组合。11月5日上午九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内英才云集。长久的准备今日终将厚积薄发,经过半日的激烈角逐,六组选手脱颖而出,荣膺褒奖。其中,摘得桂冠的是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选送的“Mix Concert”室内乐组合,由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Brilliance”室内乐组合喜得银奖,同由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Twinkle”室内乐组合夺得铜奖。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黑玫瑰”室内乐组合获得优秀奖。由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拿波里”室内乐组合与中国人民大学选送的“协和”室内乐组合携手获得特别奖。比赛当晚,选手与评委齐聚颁奖音乐会,在简短的颁奖仪式与合影后,六组获奖选手为在场的观众演奏了比赛中所演奏的精华乐章,博得在场观众的掌声。评委亦在比赛结束后表示,他们充分看到当代青年人对室内乐的热情以及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他们懂得在他们各自领域发挥到最好时亦不忘记室内乐团体间的配合。他们能从自己的演奏中获得乐趣,同时也能通过自己的演奏打动在场的所有人,这是令人值得欣慰的。最终,比赛日在选手们的精彩演出中圆满结束。
双剑合璧 怒放华彩
这是一个属于双钢琴的不眠之夜,11月6日19:30,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座无虚席,观众们正期盼着钢琴共同课教研室的林晔、智园行方、魏小凡、姚岚、孙晓丹、李昕、童薇、何轶、刘兴辰及马绍康十位钢琴教师的精彩演出。当晚的曲目,从浪漫到爵士,多样而多彩。十位在教师职位上绽放着的青年演奏家以高超的音乐技术引燃全场的气氛,从《自由探戈》到《双钢琴组曲》,清晰的音乐结构,珠联璧合的配合,无不引着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呼。演出结束后,音乐厅内外依然摩肩接踵,观众们纷纷与教师合影,为教师献花,以表示对十位教师高超演奏技术的欣羡与他们对学生谆谆教导的崇高敬意。
贯古通今 众乐齐鸣
11月7日,三位杰出的演奏家——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尔·卡雷拉,长笛演奏家布拉德利·加纳以及钢琴演奏家张志伟带我们穿越从巴洛克到近现代的音乐时段,为我们呈现从巴赫到多普勒、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曲家的不同作品。音乐会以海顿《D大调钢琴、长笛与大提琴三重奏》开场,三人的演奏秉承海顿的“原味”风格——轻快、明朗。轻快地演奏博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紧接着,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尔·卡雷拉以一曲独奏巴赫——《G大调无伴奏第一大提琴组曲》诠释出巴赫的神圣。亦通过诠释巴赫,将迈克尔的艺术观与人生经历印制在音乐中。上半场结束后,迈克尔大汗淋漓的回到后台,如释重负,宛如将自己的人生认真的倾诉与观众。下半场,长笛演奏家布莱德利·加纳与钢琴演奏家张志伟将多普勒的田园色彩诠释的淋漓尽致。随后迈克尔与布莱德利合奏的莱茵霍德尔八首二重奏的间奏曲、摇篮曲交织融合,给予观众不同的音乐享受。最终,音乐会在三人演奏的卡尔·韦伯《g小调钢琴三重奏》终曲后的欢呼声中结束。
断弦绝奏全场雷动
室内乐音乐节最令人激动地时刻,便是在中山音乐堂相遇国际著名钢琴家克里士托夫·雅布隆斯基与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相得益彰的精彩协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与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两首听众熟稔的钢琴协奏曲在雅布隆斯基与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的配合下扣人心弦,雅布隆斯基的对两位作曲家的理念把握精准,演奏游刃有余,富有张力,令人久久不能忘却。在下半场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时,钢琴在钢琴家演奏时突然断弦,面对突发情况,雅布隆斯基安然自若,起身整理断弦,而后泰然继续演奏。第二乐章在他的处理下犹如林间晨光,叶倾甘露般悠然典雅,第三乐章乐思奔涌,动力性十足。终曲时,全场掌声与欢呼不断——旨在向钢琴家与乐队的高超演奏致意。在热烈的掌声与欢呼中,钢琴家雅布隆斯基盛情难却,以肖邦的《革命》及《黑键》两首练习曲返场,向观众表示谢意。最终,音乐会在振聋发聩的掌声与欢呼中告一段落。
为期九日的第五届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在第九场音乐会终曲后顺利结束。本届音乐节的成功地总结了前四届室内乐音乐节的优秀经验,同时,本届室内乐音乐节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学院与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这五年的阶段性总结中,室内乐音乐节向社会推广室内乐的宗旨已初达成效,音乐节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着我国室内乐艺术交流和教育的蓬勃发展。她为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提供与国际一流艺术家交流的舞台,分享音乐带来的乐趣。在“十二五”文化大发展的前提下,室内乐音乐节亦积极响应文化繁荣的号召,为推动文化交流、文化教育贡献力量。
室内乐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典范,是器乐演奏的最高形式,更是交响乐发展的基础,几百年来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室内乐作品是人类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音乐节的举办,旨在通过音乐会、讲解、大师班及比赛等形式让青年人热爱并亲近室内乐;同时,旨在为喜爱室内乐的人们消除他们与严肃音乐间的距离感。如今,第五届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已成功举办,相信第六届室内乐音乐节会是一个新的巅峰。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