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晚7:30,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了中央音乐学院第九届室内音乐节系列音乐会——中央音乐学院钢琴共同课部分教师双钢琴音乐会。且该音乐会于10月27日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首演,在我院音乐厅再次上演,体现了钢琴系对此次音乐会的重视和对音乐会质量的肯定。同时也为我院第九届室内乐音乐节助阵增色。
当晚,音乐厅内高朋满座,我院及钢琴届众多重量级专家教授都前来欣赏、祝贺,他们对钢琴系青年教师们的娴熟的钢琴技巧和热情真挚的音乐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每一段乐曲后,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赞美。
本次音乐会演出团队是由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十位青年教师组成,音乐会共包括9首乐曲,分上下场演出。开场,童薇、何轶两位老师合作的《自由探戈》和《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曲风活力四射,两位老师恰如其分的表演拉开了乐会的序幕;随后魏小凡和姚岚携手一曲异国情调的《西班牙狂想曲》,扎实的演奏功底和个性化的诠释再一次点燃了现场气氛。林晔和智圆行方老师合作的《蓝色狂想曲》仿佛又把观众带进了神秘的爵士海洋。李昕与孙晓丹老师的默契配合,将《动物狂欢节》与《玛拉甘那》中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完美呈现。最后的压轴曲目是由马绍康与刘兴辰老师联手演绎的《双钢琴组曲》,两位老师各带幽默的气质忘我地尽情挥洒,炫技之余流落出几分诙谐。也许,这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也是双钢琴音乐的独特之处。
双钢琴演奏顾名思义,为一种钢琴艺术表演形式,通常在演奏会上对着放两架钢琴,由两位钢琴家共同演奏。从18世纪起,西方作曲家就为之写下了专门的作品,这种由两架钢琴合作演奏的形式,通过演奏者双方,共同表达一部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音乐内容。本次音乐会的演奏曲目,主要选取了浪漫主义后期到二十世纪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既能展示演奏者娴熟的钢琴技巧,又不失时代精神。乐曲囊括了组曲、变奏曲、狂想曲、幻想曲等丰富的音乐体裁,同时又跨越了阿根廷、俄罗斯、美国、古巴等7个国家。有些作品是专门为双钢琴而创作的,如英国作曲家理查德•贝尔特的《双钢琴组曲》,而有些则是从管弦乐或者小提琴协奏曲改编而来,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以及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通过本次音乐会,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双钢琴作曲和演奏的部分经典作品,另外,也让同学们从中领略到钢琴艺术的魅力,它不仅是作为一种独奏乐器而存在,它也可以拥有多样化的演奏形式,拥有丰富多彩的乐曲性格。钢琴属于古典,更属于世界。
音乐会地成功筹办,得到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十位青年教师的辛苦付出。台下,他们是朝夕相处的伙伴战友;台上,他们是配合默契的钢琴演奏家。
再次祝贺此次音乐会的圆满成功,期待着接下来老师们更加精彩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