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表演艺术论坛-> 论文集 -> 正文
从“八识”悟器乐演奏之真谛

  

  

  引 言

  

  器乐演奏是以声音为载体,来传递情感信息的一种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和信息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试想在演奏时,如果缺乏能量,音波将无法产生,声音载体也就不复存在;如果缺乏信息,声音将失去意义,无法诠释乐曲内涵,更无法表达演奏者的思想情感。演奏者要想使声音富含能量,必须在科学的演奏技法基础上,圆满完成能源供给、能量传递和能量转换这一过程。而控制这个程序运行的,是一整套完备的信息系统,这就是现代信息控制论所研究的内容。但这还不是器乐演奏艺术所要探讨的问题,演奏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关键的一点,是要以形象化的手段来表达乐曲,乃至演奏者内心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在声音载体上一定要携带有足够的情感信息。如果演奏时缺乏这种信息,将不能称其为艺术。那么,信息又是从哪儿发出的呢?我们通常讲是从内心发出的,也可以说是从意念中产生的。而这种意念(或内心)又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呢?它又是怎样起作用的呢?可以说,这个问题在目前音乐演奏美学的研究中尚无定论,在演奏者的思想认识中更是模糊不清,为此使绝大多数的器乐演奏学习者们感到迷茫。本文试图以佛学中八识的理论来诠释器乐演奏中音乐信息的产生和传递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定有不完善之处,望广大读者提出质疑,以利于我的进一步研究。

  

  一、什么是八识

  

  在中国佛学的法相唯识宗中,认为一切事物均源于“心”,所谓境随心转、心想事成等等,都是从这个理念出发的;而在心法中能转变、生起一切万法,或变现为内心主观与客观认知活动的主体统称为“识”,这是佛教心法的基本内容。“识”又分为三类八种,故叫做“八识”。它们是:

  第一类是前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它们的主要职能是了解和认识世界。其中前五识相当于感觉,以色、声、香、味、触为对象,第六识意识相当于综合感觉所形成的知觉和思维等,所形成的各种观念、经验、方法、学问等都称为“法”。

  在我们通过前五识认识世界时,只要一识起用,意识便同时起用。如:大家在眼识看到东西时,本来是不会分别的,当我们区分这是小提琴,那是二胡的时候,就已经是意识在起作用了;又比如:我们在耳识听到声音时,能够区分这是钢琴的声音,那是琵琶的声音,也是意识在起作用了。此外,对于自我的认定、环境的辨别、逻辑的推理、美丑的感觉等等,都是意识的作用。

  第二类是第七识,即末那识,又称为搬运识,它的主要功能是成为联系前六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桥梁。第七识是以第八识的存在为前提而存在的,它的活动以第八识为依据,又与第八识一起成为前六识发生的依据。因此,末那识在本文所述的理论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我们在几十年的器乐演奏学习过程中,最后要“悟”的就是起用第七识的作用,打开第八识与前六识之间的搬运通道。

  第三类就是第八识,即阿赖耶识,它是八识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识,前七识皆依此识而存在并活动。第八识又称为“种子识”、“八识田”,是说我们无始劫以来的善恶种子,也就是各种的信息,都贮存在这个“田”中。因此也可以说,第八识是我们心中的信息库。在佛学中,阿赖耶识被认为是轮回之主体,成圣之依据,这些内容在本文中将不展开叙述,我们着重讨论第八识作为信息库在器乐演奏中所起的作用。

  

  二、阿赖耶识是一种客观存在

  

  《圣经》“创世纪”一开头写道:“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神的灵是一种客观存在;二、这种灵早于我们这个地球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这与佛学中所说“阿赖耶识是宇宙万有的始创原料的种子的储藏室,自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存在”这个理念不谋而合了。《圣经》“创世纪”中又记载:“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当年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时慨叹道:“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就证明了我们与佛和神一样,具有这种“灵”,也就是如来佛性。

  要说到这种灵,我们并不陌生,大家平时常说的灵魂、灵气、灵感、幽灵等,都是指这个方面而论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阿赖耶识被认为是一团“带有阳性能量的信息团”,它有着轮回的特质,即带有以往多生以来的信息,而并非只储藏今生几十年来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的身体是这一世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但你的阿赖耶识却带有很久很久以前、乃至多少世的信息。因为它并非今世生成,所以又称为人的“元神”。尽管现今的科学无法证实这一点,那是因为我们的科学太过幼稚,尚无法见到。但没见不等于没有,如果否定这一点,那么天赋一词又如何解释呢?

  我们每一个人的阿赖耶识都是先天俱足、自性圆满的,是有着与佛同等智慧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天生没有音乐细胞”、“天生就不是学音乐的材料”、“天生就没有乐感”之类的说法。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音乐家,天生都是物理学家,天生都是一切家。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还不是“家”呢?这就要从“开悟”和“识神的翻译功能”说起了。

  

  三、开悟就是打开信息传递的通道

  

  在器乐学习过程中,老师常把学生有没有悟性看得甚至比用不用功更为重要。每个演奏家都有开悟的体验。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没有超人的演奏技术也可以成为演奏大师,但不开悟就连二流的演奏家也成不了。那么,开悟了的演奏家又究竟比没开悟的学习者多了些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多,只是“通”了而已。这样的公案在佛学中有很多,如有一句禅家的妙谚说:未悟道之前,砍柴担水吃茶去;悟道之后,砍柴担水吃茶去。一个人在开悟后,非但没有增多,反而会减少,使事物变得更加简单。正如《老子》一书中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在整个器乐学习过程中,并非是一悟百了的,而是需要逐层领悟,逐级打开的。学习初始,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并不协调,先要打通的是身识与意识之间的通道。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初学时,老师讲的道理明白了,要求也知道了,但手就是不听话,动作也不协调,这就需要练习。这个练习过程就是打开身识与意识之间通道的过程,而且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练习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手突然就听话了,这个通道打开了,这就是“悟”。当然,刚打开的通道还不够稳定,还需要通过后续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但你可以明显地体验到打开时那一瞬间的美妙感受。接着,你要打开眼识与意识,再与身识之间的通道。刚开始,你并不认谱,必须先放下琴,专门学习怎样把乐谱在意识中转变成音乐,然后再拿起琴试着演奏。这前一个过程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上视唱课的原因,它的目的是为了打开眼识与意识之间的通道。当眼识——意识——身识的通道打开以后,我们就能够直接视谱演奏了,甚至眼睛看到乐谱,不等意识反应过来,手指已经将音奏出来了。这就是眼、意、身通道的打开,你又悟了一层,这时视唱课就不需要再上了。那么耳识与意识、身识之间的通道呢?亦是如此。初学时,耳朵还不灵敏,听到音时在意识中仍不能辨别其正误,所以我们要上练耳课。再后来,学习者听别人演奏时能迅速加以辨别,但自己演奏时却做不到这一点。通过大量的练习后,突然找到感觉了,演奏时在音发出的瞬间,手指会自动将不准的音纠正,成了下意识的过程,这就是耳识与意识、身识之间的通道打开了,你又悟了一层。如果学习者的悟性不高,那么即使在器乐演奏的技法学习过程中,也是很难取得理想的进步的,哪怕你很用功,每天练琴8至10个小时,如果这些通道不打开,是不可能达到非常专业的演奏水平的。

  当演奏者完成技术层次的学习后,能否起用“第七识”的搬运功能,打开第八识(阿赖耶识)与前六识之间信息传递的通道,是演奏者最终能不能成为杰出演奏家的唯一途径。

  我在本文第二节已经论述过,阿赖耶识中包含了无始劫以来海量的信息,足够我们在这个世界成就任何伟大的事业。可以说,伟人们之所以伟大,是凭借他们无可比拟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完全来自于自身的阿赖耶识。我们只要能够起用第七识的搬运功能,将阿赖耶识中的海量信息搬运到第六识中,再经过后天“识神”的翻译,然后来统领前五识,即可成就任何的伟业,这就是开智慧。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与佛相等的如来智慧,只为执着、妄想所迷,见不到圆满的自性,才成为迷惑的众生;也就是说,是我们执着自己的观念,总认为做不到、没这回事、不可能等等,所以起用不了第七识的搬运功能,将阿赖耶识中的海量信息封住而不能运用,才显现出我们这样无知的状态。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心境平静的时候,常常会从心中冒出灵感来,这种灵感稍纵即逝。这就是在心境清净时,偶然起用了第七识的搬运功能,所以才有第八识中的信息被搬运到第六识来运用。因为尚未彻底打开第七识的功能,所以当杂念再次进入第六识时,第七识即随之而关闭,灵感也就消逝了。

  前面我论述过:我们天生都是音乐家,天生都是物理学家,天生都是一切家,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同时成为一切家呢?这就要谈到后天的“识神”所起的翻译作用了。

  

  四、后天“识神”所起的翻译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人的大脑功能分为“元神”和“识神”两个部分。“元神”是人脑与生俱来的功能;“识神”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功能,包括我们学习的知识、实践的经验、思维的能力等等。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元神”和“识神”大多呈现为互相依存、互相辅佐、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这里面包含着两重意思:一、要打开第七识的搬运功能,使“元神”(即阿赖耶识)中的信息能够被转移到第六识(即意识)中;二、这些信息在第六识中必须经过“识神”的翻译,才能被识别与运用;那些没有经过翻译的信息,就如同我们看“二维码”一样,不能理解信息的内容。可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全面起用第七识的搬运功能,那么第八识中的信息,可以满足每个人成为一切“家”的才能需求。可是我们每个人学的专业不同,就相当于我学的是英语,你学的是法语,他学的是西班牙语,对于同样一篇文章,我只能翻译成英语,而对于法语、西班牙语却不懂;你将它翻译成法语,我和他都看不懂;而对于他翻译的西班牙语,我和你就成了门外汉。由此可见,从第八识中搬运过来的信息,人们只能在自己所学专业的范围内,也就是在自己“识神”所能够翻译的范围内来加以运用。也就是说,是人们后天的“识神”限制了他成为一切“家”的可能性,而不是每个人的“元神”具有什么指向性。如果打开了“元神”的人再下功夫学习另一个专业,建立起成为那个行业的专家所需要的“识神”,那么他就当然地成为了那个专业的大师,而不是一位初入门的匠人。

  俗话说:学无止境,就是指提高“识神”翻译水平而言的。会和精是两个概念,要将第八识的信息进行高水平地翻译,必须仰仗“识神”的强大功能,这就可以看出一位杰出演奏家在专业上所积累深厚功底的重要性了。但如果打不开“元神”的功能,即使你具备了深厚的专业功底,也是不可能成为杰出演奏家的。

  所以“学”和“悟”是我们成功的两个关键词。“学”是为了不断地增强“识神”的翻译功能,“悟”是为了打开第八识与前六识的交流通道。那么,怎样来起用第七识的搬运功能呢?这就是本文第五节要论述的内容。

  

  五、以联想的方法起用“第七识”的功能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之言,皆是为得道成佛而设的。佛者,觉也。一念迷即为众生,一念觉悟即成佛。佛又言:佛法不离世间觉。因此,也可以这样认为,在世间所有的专业中,只要一念觉悟,都可以成为这个专业的佛。演奏的可以成为琴佛、作曲的可以成为乐佛、码字的可以成为文佛,还有茶佛、药佛等也都是可以成的。一念觉悟即成佛,这个觉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前六识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及时反应;这个悟是指进入到一种清醒的或有知觉的新的状态。所以这个觉悟在我们器乐演奏中,就是指全面打开人的八识之间交流的通道,使信息和能量的运行毫无障碍。我们在演奏中一直追求的“人琴合一”、“天人合一”等都是指这一方面而言的。

  当然,打开前六识的信息运行通道也是“悟”,意识能顺利地统领眼耳鼻舌身进行演奏即是“觉”,但最终成为琴佛的这一“悟”,却是特指打开第七识的搬运功能。怎样才能打开这个功能呢?应该说,每个成功者都是通过自己独特的“法门”进入到这个境界中的。在这众多的法门中,联想可能是其中比较方便的一个法门。

  联想是人们非常重要的心理活动,它是通过某些意象联系到相关或相反的意象,现在有专门的“联想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在器乐演奏中,我们就是通过联想来搬运第八识中的相关或相反的信息的。比如:当我们演奏一段三拍子的圆舞曲音乐时,会联想到舞会的场景、跳舞的动作、舞伴的容貌和表情等等意象;又如:当我们演奏一段宏伟、壮阔的音乐时,会感觉到自己站在泰山之巅,身后有十万人的合唱团齐声高歌,这些都是通过联想调出来的第八识中的相关信息。刚开始,演奏者还需要有意识地运用联想,才能调出有限的心灵信息,通过长期的修炼,等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心中会感到豁然开朗,一扇门打开了,第八识中的信息如洪水般地涌了过来。这个时候,艺术家思如泉涌,甚至来不及记录或表达。想当年,贝多芬作曲时疾速写谱,写完一张就扔在地上,遍地扔满谱纸,当时他就是处于这种状态。演奏家在这种状态下,会感觉到自己仿佛身处仙境,沉浮跳跃,自由飞翔,其美妙感受不可言传,这就是“琴佛”的境界。不要以为这个境界可思不可达,实际上,许多艺术大师们都有此体验,尤其是中国的古代琴家,在琴艺上早已登堂入室,这从大量的古琴文献中可以充分地看到这一点。

  一个演奏者运用联想起用第七识搬运功能的层次高低,取决于他想象力的丰富程度。在演奏中,艺术想象力越是丰富,他的境界就越高。除此以外,习练气功、打太极拳、静坐、冥想等都是起用第七识搬运功能很好的法门。那么,根据八识的打开状态,器乐演奏者将会体验到几重境界呢?这就是第六节要讲述的内容。

  

  六、从八识的运用看器乐演奏的四个层次

  

  根据八识的打开状态,器乐演奏者将会经历以下四个层次:

  一、技术层次。这是器乐学习者经历的第一个层次,它主要在人的前六识中运作。在这个层次中,学习者要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打好坚实的基本功,能运用各种技巧,顺利地完成乐曲谱面的演奏,而且具有较强的把握性。要达到这个层次,也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打开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做到“身随意动,意到音到”。我们常说的要达到一万小时训练,实际上只是完成这一层次的需要而已。

  二、表达乐曲内容的层次。这是器乐演奏的第二个层次,它是运用处理乐曲的十四种方法,来表达乐曲内容的层次。这十四种方法是:音准感、律动感、力度感、语气感、线性形象感、气感、质感、乐曲结构造型感、类动感、人物形象感、镜头感、地域感、时代感和分寸感。这个层次,是通过意识的理性分析,形成一套处理乐曲的方法,来统领前六识完成演奏。可以说,这是运用前六识的高级状态。

  三、表达心灵情感的层次。这是器乐演奏的第三个层次,它是初步起用了第七识的搬运功能,能够在演奏中表达与乐曲相关的第八识信息。此时,他所表达的信息,已不局限于人们普遍所理解的乐曲内容,而是演奏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感受。由于每个人第八识中的信息各不相同,因此,当演奏者达到这第三个层次以后,其演奏必定会独具特色,互不可比。人们所说“人琴合一”的境界,就是指这一层次而言的。

  四、进入“道”的层次。这是器乐演奏的最高层次,也是有志者奋力追求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中,第七识被充分起用,使第八识的信息如涌泉而来,演奏者几乎不用自我意识,也就是做到无我状态,完全融入到“道”的境界之中,随波逐流,如梦如幻;一挥而就,似有神助。这种境界即人们所说的“天人合一”,达到者亦即琴佛也。这是运用八识的高级状态。

  从上述可以看出,第一、第二个层次仅在六识中,相当于小乘佛教的范畴;第三、第四个层次是在八识中,相当于大乘佛教的范畴。世界上的道理就是如此的一致,所谓万法归一、不二法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结 语

  

  要打开第七识的搬运功能,并非是单靠普通意义上的练琴就可以获得的。所以在这个层次中,人们都用“修炼”这个词来以示区别。此外,还有两个问题,因为它已经超出本文的研究范畴,但又因其重要,所以只在本文的结语中加以简要的论述,以提醒读者的注意。

  一、第七识的搬运功能是双向的,我们修炼的目的是要起用它从第八识向第六识反向搬运信息的功能,但它从第六识向第八识正向搬运种子的功能,却是自然形成、从未停止过的,并不需要经过悟道的过程。为了不再使恶的种子(也就是恶业)植入“八识田”,从根本上远离恶报,我们必须要在意识中坚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原则。

  二、我们的第八识中包含了无始劫以来的各种信息,当然有善的,也有恶的。在你没有起用第七识反向搬运功能时,第八识中不论善恶的信息都不会返流到意识中起作用;当你打开了第七识的反向搬运功能的时候,善的信息被搬过来了,同时恶的信息也会同时被搬到意识中,使修炼者感到许多魔境,诸如各种恶念、强迫思维等等,这就是所谓的“魔考”。有许多人误以为是身外的什么魔来考验你修行的定力,实际上这个魔就在你心中,就是第八识中历劫所存留的恶的种子,被搬运到你的意识中所感受到的意象。所以,如果你下功夫要打开第七识的搬运功能,必须做好思想准备,接受“魔考”。当魔来袭时,不必恐惧、惊慌,只要保持意识的觉醒,做到“如如不动”,不被恶念牵跑,即刻无碍。如果惊怖恐慌,意识不能保持觉醒,被魔所控,就有可能走火入魔。这是大家要特别注意的。

  以上两点虽然超出了器乐演奏的研究范畴,但万法归一,你只要在演奏中能够打开八识的信息传递通道,同时也就在人生中打开了这个通道,所以上述这两点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

  从八识悟器乐演奏之真谛,是音乐演奏艺术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课题,它也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研究课题,目前投入研究的人员尚少,本文旨在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对本课题有兴趣的诸位同仁们加以思考和质疑,进行深一步的研究,从而揭示器乐演奏美学的终极真理。

  

  (完)

作者:赵寒阳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最后更新日期:2013-10-25 15:48:45    发布日期:2013-10-25 15:48:00
分享到: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