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七点半,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中国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会协办的“世界音乐周2015——东南亚音乐国际研讨会”第一场音乐会,即“越南之音”——越南传统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火热开演。越南的传统音乐之一宫廷雅乐,是盛行于15-20世纪越南王宫的音乐和舞蹈。作为越南最具影响力的乐种,是越南音乐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与东南亚各国传统均保持密切联系,是王权与永恒的象征,蕴含着越南人的哲学思想和对于宇宙的认知。而另一种越南传统音乐——越南竹乐,产生于热带雨林的气候环境之中。“梢风提尤”笛、“特朗”、“克龙普”、“才旦包”及“索特鲁克”等越南竹乐器,均于今晚的音乐会中,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现其独特而充满异域风采的魅力。
参与本场音乐会表演的越南国家音乐学院传统乐队,是在越南国家音乐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杨氏青平女士领导下,由八位当今越南最为顶尖的音乐家组成,分别为笛子演奏家黎文普、琵琶及无底琴演奏家范氏惠,独弦琴演奏家黎翠玲、筝演奏家范氏茶眉、二胡及克尼琴演奏家阮世民、打击乐演奏家潘氏雪,其中,扬琴、特龙琴及克隆布特琴的演奏家阮氏华灯还是在中央音乐学院修毕硕士及博士学位的校友,由她担任今晚中文主持。
音乐会开场前越南国家音乐学院副院长向来宾表示问候,并赠送给中央音乐学院一台越南独具特色的的乐器“独弦琴”,本校由安平老师代表上台接受赠送并表示感谢。
紧接着,七位越南演奏家身着印有越南国花——莲花的华美传统奥黛服饰走上舞台,为我们奏响了一支古代迎接帝王的宫廷雅乐,这含有类似于中国古筝、笛子、二胡、扬琴、大鼓的乐队构成及五声音阶的旋律环绕让观众倍感亲切。
范氏惠老师,盘腿抱一把“无底琴”席地而坐,轻拨琴弦低吟浅唱,带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歌筹音乐,悠然舒缓的曲调似乎在诉说着一段远古的美丽传说。
同为“非遗”项目的越南北方謿音乐合奏、才子改良音乐《四大怨》均为越南古曲,在古朴的乐声中感受到了越南人们对传统古乐的尊重与保护传承态度。
音乐会的第二部分曲目是越南传统音乐发展创作的改良现代音乐,旋律明快节奏律动性强。竹制乐器在这一部分充分展现,器乐独奏也多样炫技尽显华彩。例如竹乐器包括用双手拍掌演奏的克隆布特,改良后有半音阶的特龙琴,与中国类似的横吹竹笛;另还有独弦琴、二胡、古筝独奏。
演奏手法独特,音色柔和优美的独弦琴独奏。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一把由阮世民老师发明并亲手做成的克尼琴,竹子形制有根有叶尤为新奇,夹带着越南热带竹林的泥土芬芳来到现场。乐器由可拆卸的上下两端构成,并有由电话IC卡制作成的哨片含在口中拉动琴弦做出特效,solo部分阮老师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公鸡和小鸟的叫声,博得观众一阵阵欢呼喝彩,达到了整场音乐会的高潮。
整场音乐会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既含器乐声乐又含独奏合奏,全面展现了越南音乐的丰富与多样。音乐会结束后,现场观众反应热烈,纷纷上台与演奏家交流合影,表现出对越南音乐极大的兴趣。演奏家们也非常大方地教观众试奏乐器,并介绍在接下来的“世界民族音乐周”中将继续为大家带来两场“越南竹乐器”工作坊活动,欢迎大家届时到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