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在东南亚民间表演艺术中的演变》讲座结束后,我有幸对主讲人Dr.Binod Singh Ajatshatru(中文名高兴)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采访内容笔录。
时间:2015年11月10日
地点:中央音乐学院学术报告厅701
受访者:印度籍北京大学博士Dr.Binod Singh Ajatshatru(中文名高兴)(以下简称高)
采访者:2015级音乐学系本科学生张书瑾(以下简称张)
张:高兴先生,欢迎您来到中国!来到中央音乐学院!您的讲座非常精彩,令人受益匪浅。现在我想借用您一点时间,对您做一个简单的采访。
高:没问题!
张:是什么样的契机/想法使您选择以罗摩衍那作为本次讲座的主题呢?
高:我们讨论文化交流的问题,要考虑到观众的想法。首先代表性文化以民间为主,其次,对主题的选择,我的出发点是需要考虑到所讲内容是否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产生影响。讲座内容的核心在哪里?应该是中国人渴望了解印度人但是又找不到切入口,而罗摩衍那就是人们一提到印度文化便会想到的东西。我们讲的东西一定要是广大人民所需要的。这就是我选择这个主题背后的想法。
张:您刚刚提到《罗摩衍那》在印度国内具有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其涉及的人生态度、家庭观念、善良正义等价值观被广大印度人民接受认可。那么它在国外也流传如此广泛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第一,在国内流传很广的原因是,在国内它不断地演变,出现了好几个版本。在印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语言有变化,文化的流传方式也会有变化。今天我们有媒体,印度人把罗摩衍那的故事制作成了动画片,比如关于哈奴曼的动画片,其他形式的动画片等,又在下一代中流传的很好。所以罗摩衍那在印度除了我所说的学术研究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不断的演变,在怎么样的时代,罗摩衍那就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第二,你说它在国外如何影响?国外人和印度人其实并非有什么差异,人的基本需求是同样的,国外人也不一定排外说这是印度的那是他的,外国人同样对外有需求:哪个东西他喜欢或不喜欢。比如日本人喜欢印度的动画片,首先是日本人搞的动画片,然后印度人才开始搞。因为日本是第一个搞动漫的国家,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主题,所以就选择了以印度的神为题材。所以印度罗摩衍那对外的传播并非是主动性,而是被动性的。那么恰恰印度对自己的文化保留得很好。什么叫保留?不是国家或政府去保留,而是家庭生活里面,父亲或母亲是放在第一位的。(笔者注:大概意思就是印度人家庭观念重,文化以家庭为载体进行保留)所以它的文化保留了下来。你今天去,印度的文化还是摸得到看得到。这是没有快速工业化的好处。
张:您觉得在如此多的演变版本中,哪个版本是对罗摩衍那的最好诠释呢?您最认可哪个?
高:最好的版本就是由市场决定的。哪个版本观众最多,这个版本应该就是印度北方的版本,因为印度北方人太多,他们的这个罗摩衍那版本,英国BBC是会直播的。直播的时候,人山人海。就比方说你做个演讲,到场的有多少人就会决定你的演讲是否受欢迎,这很简单(笑)。你说只有两个人来听,你即使讲的很有高度,老百姓也不会接受(笔者注:大概意思就是文化要接地气)。我们的文化必须影响到广大的观众,才是主题文化。你如果影响不了老百姓的话,那你的文化就是失败的。所以罗摩衍那北方流传的版本,可以说时间最早,延续性最强。其他版本有它的政治因素,而文化和政治是有冲突的,所以它们的影响力就不够强。
张:我知道您是一名十分活跃的国际关系学者,为中印文化经贸交流做出过许多贡献,那么您是如何看待中印文化交流的发展前景的?
高:就是我们期待,明年马上就是印度人来中国的旅游年,刚刚我们结束了中国人去印度的旅游年,李源潮副主席去了印度的敦煌,这是印度石窟里面最厉害的,玄奘也去过。你看这段时间为什么我们国家以领导为主题,而非以人民为主题,其实他们在制定一个大的方向。这几年他们制定的方向是两个:一边搞贸易投资,一边搞文化交流。因为说到文化,你必须有经济实力的支持。比如机票谁买?同时你知道贸易活动时彼此会产生摩擦,这就会带来一系列麻烦。所以这一点,领导人的智慧就会告诉大家,你必须一边重视文化交流,一边重视经济交流。这就是两个国家目前活动的目的,我们的领导到西安来,你们的领导到那边去。我们通过文化了解,这样的话我们做生意也会做得很快乐。
张: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作为中国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生,如果我想研究印度的文化,或者对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的话,您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和方向吗?
高: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印度人缺少几个好朋友,你随便问几个中国人,你有多少个印度朋友,或者印度人有多少中国朋友,数量都是很少的。我的意思就是从朋友出发,进行直接地交流,这是第一。然后第二就是,研究应当看我们国家的历史,不是看今天有些突然出名,突然发表的诸如《今天中国社会怎么了》《今天印度真的是民主吗》之类的东西,它因为吸引你的眼球,你才会认为这本书很好。我个人觉得,印度中国虽然外面的变化大,但是正如我今天强调,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不会变的。所以呢,你了解印度,你需要了解这个国家两千年的演变,你要会告诉我印度两千年的故事。我们看中国就读从秦始皇到明清朝的历史,还有毛主席领导下建立的新的中国,这些都会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阶段发展,那同样你要了解印度的话,比如你要了解笈多王朝,还有比如伊斯兰教的影响把印度变成了一个我们妇女不能露面的国家。但印度以前不是这样的,和中国女人一样很正常。而且印度男人很少在上身穿衣服,这是因为热带的原因,王子也只在肩上戴珍珠,头上戴巾子;公主也只是前面的部分稍微盖一下,就可以了。这不是电视化的结果,这个在印度两千年前的壁画上都有。印度的雕刻就能告诉你印度的文化。所以你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了解中国、印度是必须了解这两个民族的历史,历史是我们的一切。而且历史也是一个矛盾的客体,不要看一家之言,要看客观的历史,比如了解中国你就要看司马迁编的历史,看民间的历史。民间的历史会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解读文化和宗教。我们现在属于这个时代,现在不了解印度不行,同样印度不了解中国也不行,它每天都会有代表团在中国考察,所以恰恰是你最忽略的东西,你反而要面对它。
张:非常感谢您愿意接受我的采访!
高:别客气别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