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世界音乐周2015》东南亚音乐国际研讨会 -> 新闻报道 -> 正文
2015年11月11日--《传统与现代——越南器乐(2)》

  11月11日上午10:00,在中央音乐学院综合楼701报告厅,越南国家传统乐队的老师们承接着上一场“越南器乐”工作坊的内容,继续详细地为大家展示越南音乐。

 

 

 

  首先由范氏惠老师为大家讲解越南歌筹艺术。范式惠老师不仅是越南国家音乐学院民乐系的优秀的琵琶教师,还是升龙歌筹团团长,为了保存和发展越南歌筹传统艺术做出了很多贡献,出版多张个人的歌筹CD及DVD,主要进行无底琴演奏及歌娘演唱。

 

 

 

  越南歌筹音乐诞生于11世纪,于15世纪得以辉煌发展19世纪没落几近消亡,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一种传统的诗歌演唱形式,为雅乐的代表,深受王宫贵族和文人雅士的喜爱。范氏惠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述了歌筹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没落的原因及现代的传承挽救措施的部分,对中国的非遗音乐保护也有非常大的启示作用;其次,范氏惠分别通过歌筹在寺庙、宫廷、竞技比赛三种主要的表演形式介绍了歌筹音乐的所用的器乐形态及音乐本体特点;最后,现场表演了一段由中国传入越南的诗歌——白居易《琵琶行》歌筹片段。其后,同学们对歌筹的声乐发声原理、无底琴与中国乐器的渊源关系、歌筹音乐的营运方式等进行了现场提问。

 

 

  范氏惠老师表演歌筹音乐白居易《琵琶行》

 

 

 

  黎文普老师既是越南著名的竹笛演奏家、乐器专业硕士生导师,还是作曲家。此次工作坊中,黎文普老师更多是以讲座的形式与大家谈及文化交流及新音乐创作的观念问题。

  历史上,越南本土分为不同政党领导的南国与北越;从地貌而言,越南包含平原、山林与高原,因而,南北文化在越南音乐上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在对外交流方面,越南曾是法国的殖民地,音乐受到过中国、印度、法国,及欧美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纵向历史的传承发展,横向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中产生了新的现代越南音乐。例如用西方的吉他加入“才子音乐”;例如传统器乐的改良方面,独弦琴用电子扩大音效,竹笛变为十孔半音,特龙琴变为了半音阶。

 

 

 

  黎文普老师认为在面对异国文化时应该要学会开放地接受对方的文化,传统音乐一方面是继承前辈保存,一方面是适应现代进行的新创造。越南这两方面都存在,古曲在它应该存在的空间留存,而新的音乐创作探索也在进行。其后,黎文普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还播放了自己所创作的笛乐作品,并就音乐发展问题向现场观众提问。观众们也积极响应,展开广泛讨论。黎文普老师对例如如何运用西方技法体现传统音乐风格、乐器改良的原则及理念、越南西洋管弦乐团的数量、编制、作品演出情况等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

  

作者:文/彭彦婷;图/王靖源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最后更新日期:2015-11-15 00:41:49    发布日期:2015-11-13 02:03:00
分享到: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