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第九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 -> 新闻动态 -> 正文
融贯中西 开拓创新——记第九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

  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钢琴家由熹女士创办并担任艺术总监, 自2008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11月6日晚,“第九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完美落下帷幕。

  本场音乐会秉承国际室内乐音乐节融贯中西、兼收并蓄、开拓创新的宗旨,在演出人员安排上,将世界著名大提琴家、艾弗里·菲舍尔(Avery Fisher)比赛一等奖、两次格莱美奖获得者林·哈勒尔先生,中国管乐界名家翘楚组建的“名家铜管乐团”,施坦威艺术家、钢琴博士由熹教授,著名青年钢琴家陈韵劼先生和新一代中国指挥陈琳女士,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同聚一台共同演出;曲目安排方面,主办方在选取传统经典协奏曲作品基础上(巴洛克时期维瓦尔第《C大调双小号协奏曲》、古典时期莫扎特《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浪漫时期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通过演奏当代作曲家克瑞斯·哈茨勒的铜管乐组曲《三只特殊的猫》体现音乐会的新生与创新。从上述两方面安排,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演奏家,还是演出曲目,都体现出室内乐音乐节主办方鲜明的全方位“梯队建设”用意。

  音乐会以维瓦尔第的《C大调双小号协奏曲》(作品573)开场,作品原为双小号和伴奏乐队而作,当天演出的则是由J·F·泰拉尔德改编的铜管乐版本。在赵瑞林教授指挥下,陈光、朱光两位教授用精湛的技巧,将高音小号与其它的铜管家族间形成竞奏,表现出维瓦尔第标志性的“意大利式的激情和狂热”。值得一提的是,这首作品于1950年左右出版,但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创作时间。我们目前所能得到的关于它的信息,就是藏于都灵国家图书馆的维瓦尔第手稿。这首作品被认为是18世纪初为数不多的、专门为铜管乐创作的协奏曲之一,同时也是维瓦尔第唯一一首为双小号所写的协奏曲作品。细心的听众,也许能从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10号)中寻觅到这首双小号协奏曲的旋律踪迹。

  克瑞斯·哈茨勒的《三只特殊的猫》,则是整场音乐会中唯一由当代作曲家创作的标题性音乐作品。需要单独说明的是第一首《花神费罗拉猫》,作曲家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花神费罗拉形象来表现春天来临。贯穿整曲的进行曲节奏让人立即联想到罗马诗人纳索的长诗《岁时记》,严寒的冬季天地一色,春风像战士的号角,使万物复苏。在这样的景致中,花神费罗拉随之诞生,百花争艳、生机盎然。

  区别于莫扎特的其它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的乐队部分则显得异常“安静”,作曲家力图将作品中的华彩片段全部通过两架钢琴间的“对话”展现出来。不知是否是主办方的有意而为,钢琴家由熹女士细腻、大气的演奏与陈韵劼先生活泼、奔放的风格正好形成双钢琴间持续对话的动态音场,将作品中你追我赶、你躲我藏的那种愉悦、嬉闹、顽皮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是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29号),从笔者的角度看,与其说是主办方将这首浪漫派作品作为音乐节、乃至音乐会的压轴曲目,不如说是让已深得中国观众热爱、追捧的林·哈勒尔作为整场音乐会或整个音乐节的压轴人物。

  自2015年第八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闭幕式上与北京观众见面后,林·哈勒尔就以一曲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收获了全场观众的心。他对音乐节奏、力度的精确把握,对作品情绪的张力控制,都拿捏的恰到好处。同时,哈勒尔对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都似乎注入了他全部的热情和情感,而与乐队间的高度契合则展现出他作为当代闻名遐迩的表演艺术大师的个人风采。在观众持久不断的掌声中,哈勒尔用他细腻、深邃音色再现了肖邦《夜曲》,作为献给音乐节艺术总监由熹教授和痴迷观众的安可。

  世界一流演奏家对作品的“二度”现场创作,提升了整个音乐节的质量和人气,提供了观众近距离直面“经典”的机会,同时还拉近了音乐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历年在曼纳海姆·普莱斯勒(Menahem Pressler)、保罗·巴杜拉-斯柯达(Paul Badura-Skoda)、塔马斯·瓦萨里(Tamas Vasary)、D·阿什肯纳齐(Dimitri Ashkenazy)、马蒂诺·提里莫(Martino Tirimo)、周广仁、李名强、鲍里斯·贝尔曼(Boris Berman)、克日什托夫·雅布隆斯基(ChristopherJablonski)

  林·哈勒尔(Lynn Harrell)等等这样的乐坛泰斗长期加盟下必然是年年有余、节节高。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龙生有九子,因此,中国人常把“九”看做是最吉祥的数字;同时,又因为九与汉字“久”同音,九被当成是代表长久的数字,天长地久、福禄长久、九九归一等成语都与“九”有关。对于第九届室内乐音乐节,无论是为此付出诸多汗水的组织者、还是对这一音乐盛事情有独钟的各阶层听众、亦或是听完音乐会到此刻心情都不能平复的笔者,大家都希望它能承载“久久”的美好祝愿一路踏歌前行。

  “第十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来年见!

作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最后更新日期:2016-11-15 16:23:33    发布日期:2016-11-15 15:58:00
分享到: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