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第九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 -> 新闻动态 -> 正文
国乐新声——江洋室内乐作品音乐会

  2016年11月3日晚19:30迎来了第九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的第三场音乐会:国乐新声——江洋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作为本届音乐节中唯一一场中国民族器乐专场音乐会,它的成功举办,为此次音乐节增添了独具神韵的中国味道。

  本场音乐会的全部作品均由当今中国最受关注的中国青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江洋创作。近年来,江洋分别获得了中国音乐最高奖即2011年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琵琶比赛金奖以及影响力最大的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比赛第一名,并突破性的在专业创作领域上连获大奖,分别是:室内乐《舞雩》获第七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一等奖;《谐谑曲》——为六把琵琶而作,获第十八届文化部民乐作品评比三等奖以及首届香港国际华乐室内乐比赛最佳作品奖;琵琶独奏《弦舞》获“211民乐精品工程作品征集比赛”精品奖。2015年12月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江洋作品音乐会”。同时在演奏和创作领域取得骄傲成绩让他成为近年来国内最受关注的青年演奏家。音乐会由作曲家本人亲自担任指挥与讲解。

  开场前,作曲家向观众们阐释了自己的创作理念:“首先非常感谢第九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能够为我们的民乐、国乐一个平台,通过一整场向大家介绍、展示我们中国音乐在当下的些许创作。中国音乐、中国民乐的前辈刘德海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他永远是琵琶发展道路上的爬坡人。我想,到了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我们不仅要做琵琶发展道路的爬坡人,也应该继承前辈们优秀的传统,去做一个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文化的爬坡人。可能我们肩负着重任,我们的步履会非常艰辛,但是我在这里仍然对我们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文化的未来抱有非常强烈的信心。相信中国音乐在青年人一代的努力下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场音乐会的演出曲目精彩纷呈,彰显出作曲家对于民族器乐创作的独特理念,每一首作品在饱含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内核的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大胆新颖、独具特色。

  音乐会伴着由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民族室内乐团演奏的一曲《弹词新韵》拉开帷幕,这是一首极具江南风格的室内乐作品,悠扬婉转、意境深远。少年民族乐团热情洋溢且富有活力的演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新希望。

  琵琶六重奏《谐谑曲》,这首作品是在2013年为了参加第一届香港国际华乐室内乐比赛专门为附中的几位小朋友们创作的一首非常具有灵动性的、很轻盈的、符合他们性格的谐谑曲。谐谑曲本身是西方音乐的一种体裁,但是今天在音乐会上呈现的这首作品中听到的是非常纯正的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关于音乐的创作,作曲家江洋在音乐会上提到:“其实在创作同音色乐器作品当中,在我与很多作曲家朋友沟通当中,大家都会认为这种同音色乐器弹拨乐演奏,在音色上或者说在结构上很难做到清晰干净,但是我想任何一种作品形式或者说乐器本身总有一条道路、总有一个办法能够让这个乐器来焕发出它更多样、更加丰富多彩的音响组合形式。”可见作曲家在进行民族器乐创作上的独特用心。

  音乐会的第三首作品《云涧狂想》是一首演奏难度高超、技巧复杂的为琵琶独奏而作的作品,由琵琶演奏家郑梦婷担任演奏,她用娴熟精湛的演奏技艺将琵琶表现力丰富、音色多样且狂放不羁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解说中,作曲家也提到,很多人会说像这样一首演奏暗度高超的音乐作品很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作为一位作曲家他认为:我们应该在对一件乐器的创作当中更多的去开发这个乐器本身在过去没有被开放的一些技巧,或者说,更多的去开发这件乐器在过去所表达不出的一些状态。无论是这个作品节奏节拍的复杂还是某些技术段落的艰难冗长,作为一个创作者,都希望能够借这样一种载体让琵琶的演奏技艺有更高水平上的突破。如果我们的琵琶技巧能够因此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扩展,这个作品的存在可能会更有意义。

  上半场的最后一首作品为《舞雩》,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笛子的旋律一出来就有一种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作品在古筝:宋心馨、阮:邸琳、琵琶:张雅迪、笛子:冯天石、二胡:刘卓俊五位演奏家的演奏中展示出一种神秘的中国古代神话色彩。

  音乐会的下半场大咖云集,开场曲目是由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与三弦演奏家张馨元共同演奏的《柳月词》。这首作品是由作曲家江洋创作并与琵琶演奏家吴玉霞经过数十次反复推敲最终形成的一首作品,在琵琶与三弦的合奏中营造出一种意境深远的诗意画面。此作品的创作意在逐步推进听众对于琵琶及三弦两件乐器的认识,让更多的听众去关注目前受众较小的琵琶、三弦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

  第二首作品《第三极》由著名二胡演奏家马向华、大提琴家王崇武、琵琶演奏家郑梦婷、打击乐演奏家乔佳、魏然演奏,作曲家的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央视关于西藏的纪录片《第三极》,作曲家意在通过文字以外的元素,对中国音乐文化进行最纵深的阐释。

  音乐会的最后一首作品是专门为中央“阮族”青年演奏家乐团创作的《炫歌》,这首作品的旋律内容并不是那么的传统,比较活泼和新颖,加上实力强劲的阮族乐团的演绎,在更加深刻的层面上彰显了青年作曲家与青年演奏家们在推动中国民族器乐发展道路上继承传统并不断创新的精神,努力让中国的民乐踏上演奏世界性语言作品的更加开阔的道路。

  音乐会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落幕,作曲家江洋携手众多民族器乐演奏家为第九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呈现了一场极具创新风格的民族室内乐音乐盛宴,将民族室内乐推向了更具国际视野的舞台。作曲家也在音乐会结束时特别感谢本届音乐节的音乐总监由熹教授为民族室内乐提供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展示平台,并表示希望在未来与由熹教授继续合作,共同努力让民族室内乐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最后更新日期:2016-11-22 11:04:06    发布日期:2016-11-15 16:00:00
分享到: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