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17-2018德国音乐学大师达努泽教授学术讲坛 -> 元音乐 -> 正文
达努泽教授系列讲座《元音乐》综述(第6讲)——元音乐剧院II:艺术竞争

  2017年10月20日(周五)14点,达努泽教授讲授了系列讲座《元音乐》第6讲的教学内容。整场讲座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于一般艺术竞争的一般性“导论”。达努泽教授认为“艺术竞争”存在于机制、个人、艺术、艺术体裁和艺术方式、艺术作品等各种不同的维度中。进而,“艺术竞争”这个概念也可以用于音乐和音乐剧院、元音乐和元音乐剧院里。在机制的竞争中,存在有话剧与音乐剧院、电影与马戏团、表演与展览会、绘画与美术馆之间的竞争;在个人的竞争中,达努泽教授以作曲家为例,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讲述了J·S巴赫与G·P特勒曼、马勒与艾夫斯等不同作曲家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在艺术的竞争中,包括应用艺术与自由艺术、可复制的艺术与统一艺术、音乐与文学、音乐与造型艺术等之间的竞争;艺术体裁的竞争则是歌剧与清唱剧、大歌剧与轻歌剧、浪漫主义歌剧与音乐戏剧等不同题材之间的竞争。

  第二部分讲授的是“艺术竞争”。达努泽教授讲述了莫扎特的《剧院经理》(德语)和萨里埃利的《先音乐后词语》(意大利语)两部歌剧于1786年2月7日在维也纳节庆的上演情况,以及后来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他认为莫扎特的《剧院经理》之所以会影响更为广泛、上演次数更多,是由于元音乐剧院独特的历史性,并从十个方面讲述了两部作品的竞争性,既体裁、声音性、语言、表演者、诗人、乐队指挥、为诗歌的副文本、为音乐的副文本、女歌手角色、首演的表演。

  第三部分重点解析了莫扎特的《剧院经理》。通过分析歌剧结构,达努泽教授认为莫扎特的音乐使剧中两位女性角色争夺首席女高音的争吵得到了和谐的统一,是一种在美学上净化人的生活的符号。争吵的女性角色和在她们之间调解的男性角色,形成了完美和谐的集体演出。争吵与和谐的双重特性,确定了直至罗西尼的喜剧风格,将戏剧争斗放入一种由音乐构造的平衡之中。

  第四部分重点解析了萨里埃利的《先音乐后词语》。达努泽教授认为在这部歌剧中,有两组竞争关系,即一位音乐家和一位诗人,以及一位正歌剧首席女高音(埃莱奥诺拉)和一位喜剧女歌手(托尼娜)。他们的竞争体现出音乐与诗歌之间的竞争、正歌剧和喜歌剧之间的竞争,由此转向个人方面和艺术方面之间的社会竞争。同时,诸多竞争都通过音乐的方式体现出来,直至结束。

  最后,达努泽教授总结了两部歌剧的不同特性。《剧院经理》以较为简练的手法,将争吵放置于和谐的音乐之中,而《先音乐后词语》则从开头至结尾都一直坚持着两种不同声乐类型的对立,终场于骚乱的喧闹之中。

作者:易征宇    来源:     最后更新日期:2017-12-20 14:09:18    发布日期:2017-12-12 15:27:00
分享到: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