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5日晚19:30,由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的世界音乐周2017开幕音乐会于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音乐厅如期举行,并以此标志着11月25-28日为期四天的学术与音乐会活动拉开帷幕。此次世界音乐周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世界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为主旨,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统音乐传承与世界音乐教育,涉及内容主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音乐教育、教学理论、实践研究及一系列相关活动等。
“世界音乐周”(Word Music Days)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系承办的一次高水平世界文化音乐交流展示和研究的学术活动,自2007年创办以来举办了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20多个国家为专题的交流与研究活动。本次“世界音乐周2017”是中央音乐学院首次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让世界民族音乐走出校门面向社会,让每一位音乐爱好者都能够切身感受、了解和学习世界民族音乐。本届“世界音乐周”邀请了伊朗、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印度、印尼、加拿大、德国等东西方专家学者、 艺术家及我国音乐学者、艺术家和师生,将在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技术文化交流中心两个会场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音乐工作坊、研讨会及音乐会。本场开幕式音乐会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与来自伊朗、印度及印尼的表演艺术家联袂演出,音乐会紧扣“青少年群体中的传统音乐传承与世界音乐教育”主题,结合“一带一路” 主旋律,让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进行对话,以中国青年群体的视角诠释这些来自亚洲其他地方的声音。
伴随由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音乐实践课师生共同演奏的佳美兰迎宾音乐,世界音乐周201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世界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开幕式音乐会拉开序幕。首先分别由世界音乐周2017的策划人、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安平教授,世界音乐周2017的副主席、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技术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苏洪涛,和世界音乐周2017的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致辞。
安平教授对远道而来的演奏家、音乐家及到现场观看的领导、老师和学生表示感谢,并详细的介绍了世纪音乐周自2007年创办以来的成果,特别指出今年的音乐周是一场走出校门、面向社会的学术研究和音乐推广活动,意义深远。
图1:世界音乐周2017策划人、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安平教授致辞
苏洪涛主任也表示,本届音乐周是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技术文化交流中心第一次合作举行国际性的音乐交流活动,是双方发挥优势共同举办的有益处尝试。苏主任说,本次活动秉承了宋庆龄基金会“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核心理念,同时表达了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技术文化交流中心与中央音乐学院在在今后能够有刚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图2:世界音乐周2017的副主席、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技术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苏洪涛致辞
俞峰院长的致辞则从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出发,认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成果与社会分享,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服务,实现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把我们的教学直接与社会接轨”,认为“文化的基本交流是互相间的尊重,文化尊重建立在互相的学习之上,通过学习和理解才能进行身后的交流。世界音乐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通道,不仅为我院的世界音乐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机会。同时对当今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为一带一路音乐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了解他人,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理解世界,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最后则向世界音乐周工作人员、支持世界音乐周的所有单位和机构表达了感谢。

图3:世界音乐周2017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致辞
开幕式音乐会共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印度尼西亚音乐舞蹈课师生共同呈现的印度尼西亚佳美兰音乐舞蹈表演——水和金之舞(Golek tirto kencana),这是一种梭罗传统的女性舞蹈,由年轻女性表演。“tirto kencana” 一名取自当地的一首歌。“ tirto”在印尼语中是水的意思,kencana 在印尼语中是金子的意思。印度尼西亚佳美兰乐队由印度尼西亚Surakarta 研究所、表演艺术学院Karawitan 专业教师,瑞斯达南老师带领,而舞蹈表演则由毕业于印度尼西亚苏腊卡塔尼亚印度尼西亚高中艺术学院、2012 年开始成为SMP Warga Surakarta舞蹈教师的提提柯老师带领。伴随佳美兰乐队的音乐,舞者曼妙的身姿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与妩媚,仿若将观众置身于美丽的梭罗河畔,去领略那印尼多彩的风俗文化。

图4:印度尼西亚佳美兰音乐舞蹈表演《水和金之舞》
接下来,是由印度塔布拉鼓独奏音乐家萨利特-达斯和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吉他演奏家亢正一共同带来的塔布拉组曲《从印度到中国》。萨利特-达斯教授首先介绍了塔布拉鼓的形制与构造,并通过演奏塔布拉鼓向听众展示了如何用塔布拉鼓“说话”——通过敲击技巧得到的不同声音,如同说话的音调般表达着语言与音乐的双重情绪。教授创造性的与中央音乐学院13级在校生、中国青年吉他演奏家亢正一合作,一同演奏了由亢正一自己创作的乐曲《从印度到中国》,这是一首融合了印度音乐、中国民乐、弗拉门戈、摇滚和放克风格元素的乐曲。吉他的旋律与塔布拉鼓的节奏融为一体,不断地即兴演奏展现了两位音乐家深厚的艺术素养,在吉他与塔布拉鼓、中国音乐与印度音乐的碰撞中点燃了听众的激情。

图5:印度塔布拉鼓独奏音乐家萨利特-达斯和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吉他演奏家亢正一合作演出塔布拉组曲《从印度到中国》
听过了印度的塔布拉鼓之后,便由中国印度舞舞蹈家,印度学学者,被媒体称为“中国印度舞第一人”的金珊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印度传统婆罗多舞表演《阿拉瑞普》。

图6:金珊珊老师的印度婆罗多舞表演
随后,是由徐戈及唐代雅乐复原组全体成员所带来的两首唐代雅乐表演曲:《壹越调 玉树后庭花》和《盤涉调 青海波》。唐代礼乐复原组是由发起人徐戈和他的朋友于2014年成立、致力于复原中国唐代宫廷乐舞表演及古人生活方式的组织,至今已根据古谱学术性复原了数首唐传日本的宫廷乐舞曲。他们通过对唐代古籍和壁画的研究,仿制出唐代的筝、曲项琵琶、拍板、筚篥等乐器,并挖掘唐代古谱,旨在唐代宫廷礼乐进行复原表演,让人们看到中国古代音乐的伟大,找回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图7:唐代雅乐复原组的唐代雅乐表演
音乐会的下半场共有五个节目,分别是由印度尼西亚音乐舞蹈课师生共同呈现的另一首印度尼西亚佳美兰音乐舞蹈表演——武士舞蹈(Pejuang)。“Pejuang”在印尼语中是武士的意思。这个舞蹈讲述正在准备战争的士兵。 在舞蹈中,舞者会使用刀和射箭。 这个舞蹈伴随着一首名为lancaran kandang bubrah 的歌曲伴奏,充满了强壮的感觉。
随后,是由伊朗加瓦(Javan)乐团演奏的伊朗传统民歌与器乐表演——“Bargh-e-Shamshir”。“Bargh-e-Shamshir”是伊朗Khorasan省的民歌,本次演出的版本是由诗人巴巴·塔赫创作,穆罕默德·阿里·基安内加大师改编。

图8:伊朗加瓦乐团的伊朗传统民歌与器乐表演
接下来的两首印度婆罗多舞——《提拉那》和《盛开的婆罗多之花》,前者是传统婆罗多舞蹈剧目,是敬神舞蹈。后者是创作剧目,是已故舞蹈家张均老师根据拉维香卡音乐创作,由金珊珊老师和其弟子共同呈现。

图9:金珊珊老师和其弟子共同呈现的印度婆罗多舞
随后,由中央音乐学院塔布拉演奏选修课学生带来的塔布拉鼓合奏曲,展示了印度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图10:中央音乐学院塔布拉演奏选修课学生演奏的塔布拉鼓合奏曲
最后则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音乐舞蹈课程教师萨利特-达斯、瑞斯达南与提提柯老师,带领世界音乐课程学生乐团一同呈现的赋寻音乐表演——印度与印度尼西亚相会。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音乐学生乐团成立于2014年春季,乐团基于院系所开设的课程之上,成员为各系各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些课程以参与式的教学实践为主,通过学习演奏一系列典型且各具特色的曲目,使学生们对这些音乐中特定的音阶旋律模式、乐曲结构、即兴创作的演奏方式、肢体语言、音乐美学特征和社会功用等有了一个感性、全面的认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还增加了他们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度和理解力。

图11:全体演员合照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中,世界音乐周201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世界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开幕式音乐会圆满结束。世界音乐周立足于国内一流的音乐院校,实时洞察国际学术研究的新动向,以引领国内学术研究方向为己任,并面向业内学者、学生以及音乐爱好者建立与国际交流的平台,关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统音乐传承与世界音乐教育,从而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拓宽国际视野,就像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所讲讲,“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这也如同俞峰院长在开幕式所讲,“则提出“世界很大,我们知道的还很少,不止是欧美,人类历史很悠久,我们还要不断的挖掘与继承。世界很大,我们应该更广泛的去学习人类历史上所有的音乐”。这也正是世界音乐周这一文化品牌,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