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6日上午9:00至10:30,华裔旅加歌手子子,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8层报告厅,呈现了一场精彩的音乐工作坊——世界音乐伴我成长,分享了她在追求音乐梦想之旅中的文化碰撞与思索。将她对世界音乐的感触,和世界音乐在其成长过程中如何塑造了她的世界音乐观娓娓道来。本场音乐工作服的参演嘉宾,有加拿大民族音乐学家雨葦(Randy Raine-Reusch)和印度著名塔布拉鼓(Tabla)演奏家萨利特-达斯(Sarit-Das)。讲座由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张鑫主持。

图1:华裔旅加歌手子子
子子首先以视频的形式分享了她的个人音乐成长经历与演出足迹。她出生于苏州,成长于北京,子子的母亲韩梅是一名古筝演奏家和民族音乐学者,作为音乐世家出身的孩子,子子4岁开始学习钢琴,古典音乐一直伴随着她的成长。她14岁从北京移民加拿大,今年又回到了祖国。子子认为自己既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个加拿大人,更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中国与加拿大的文化,同时流动在子子的血液之中,深刻影响了她歌唱、创作歌曲与音乐表演的方式。

图2:子子与现场观众分享成长经历
子子谈到了她初到北美时所遇到的文化的隔阂与疏离,在这样努力寻求着文化融合的同时寻找着自己的艰难时刻,音乐给予了她非常重要的帮助和支持。16岁的子子与继父Randy初识,被其丰富的音乐收藏所震撼,第一次接触到了大量的世界各地乐器,如朝鲜半岛的伽倻琴、非洲的手鼓、拉丁美洲的鼻笛等等。极大地扩展了她的音乐视野,让她知道了“原来世界这么大,音乐文化那么的丰富”。在她分享的照片中,现场观众也领略到了雨葦教授丰富的世界乐器收藏。

图3:雨葦教授丰富的世界乐器收藏
当子子16岁第一次登台演唱,以美国南部的民族乐器山琴和西非的鼓为伴奏,演唱了一首基督教圣歌。自此,开始了在西方寻找属于自己音乐世界的追梦之旅。通过这次登台演出,子子也了解到世界音乐具有无比的包容性,而子子认为其从事的流行音乐,同样是世界音乐的范畴。随后,子子邀请雨葦教授和萨利特-达斯教授登台与其合作,为听众演唱一首歌曲。雨葦教授演奏的乐器为18管的泰国笙,他曾亲自前往泰国学习这种乐器的演奏技法。而萨利特-达斯教授则演奏印度传统乐器塔布拉鼓,这是一件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流行的乐器。这是三位艺术家的首次同台合作。子子在泰国笙与塔布拉鼓的合奏中,为观众演唱了一首爵士与布鲁斯风格的歌曲,十分精彩,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

图4:子子、雨葦教授和萨利特-达斯教授
而子子母亲韩梅的世界音乐融合思维,也对子子的音乐之路产生了深刻影响。母亲所组建的乐队,是一种世界乐器融合的器乐合奏形式。子子为听众展示了乐队的演奏视频,这一视频在YouTube上播放量已逾50万次。此后,子子与观众分享了她参与《中国新歌声》第二季所演唱的歌曲,她以高超的唱功和澎湃的情感加入了刘欢战队。最后,子子与雨葦教授和萨利特-达斯教授再次合作,演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歌曲《关门》,再次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子子认为,世界音乐对她的影响,第一是开拓眼界,扩大了对音乐的理解;第二是让她学会了突破自我;更重要的是让她更具创造性,对世界上不同的文化更加敏感、包容与珍惜。在子子心中,自己虽然是加拿大华裔,但是骨子里仍旧是一位中国人,所以她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她认为,世界已经看到了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强大,未来各方面的机会一定是出现在中国。子子梦想是:将中国的流行音乐,探索一种更好的范式,以中西深度结合的方式带向世界舞台。她想要做属于自己的世界音乐,不仅仅是乐器与乐种的简单结合,而是可以走向更深层的文化与审美结合。因此,她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国人的审美观、表达方式与情感,融入流行音乐之中,展现在世界舞台。也希望这次回归祖国,能够让中国、让家乡的听众,听到自己的音乐。随后的互动环节,子子也收获了现场观众的热情鼓励,以及对她未来音乐事业的期许。
讲座完结之际,世界音乐周2017的策划人、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安平教授上台发言,不仅感谢了子子,感谢了雨葦教授和萨利特-达斯教授的加入助阵,同时也非常欣慰通过他们的努力,将世界音乐的种子播种到中国的青少年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