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世界音乐周2019 -> 新闻报道 -> 正文
记“世界音乐周2019”学术讲座 《印度斯坦古典音乐中的声乐》

  继昨日一整天如火如荼的活动,2019年11月15日上午9:00,在中央音乐学校701学术报告厅,我们迎来了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的世界音乐周2019——“非洲与世界”青少年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的第四场讲座《印度斯坦古典音乐中的声乐》。本场讲座由印度著名古典与轻古典歌唱家斯沃妮玛·古森(Swarnima Gusain)主讲,主持人是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朱卓建教授,由中央音乐学院本科生胡敏鸣翻译。


  朱卓建教授首先就本场讲座向大家进行了介绍,大家对印度古典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有了初步印象后,讲座正式开始。


  首先斯沃妮玛·古森老师提到了印度音乐的源头和发展历史。印度音乐源远流长,是不同民族互动交流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有很大变化。本次讲座的内容基于旋律,它们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但有着一定的形式和准则。音乐具有师承关系,学生不仅学习音乐,还跟随老师一同居住,学习老师的性格和品质。


  斯沃妮玛·古森老师将这场讲座分为了几个小部分进行讲解。首先是音的部分,斯沃妮玛·古森老师讲解到,在印度音乐中有7个自然音以及5个变化音,并且有着中间音的概念(即在两个音之间存在许多音)。接下来古森老师对塔特和拉格进行了介绍。印度音乐中有10种塔特,它们的概念较为抽象,是拉格的来源。存在的两种拉格虽归属于同一种塔特,但在不同的时间演唱。每个塔特都有一个同名拉格,显示着两者之间关系。拉格中最多有7个音,都会在塔特中出现,且存在升降音的情况。

  在讲座过程中,有听众关注到持续存在的背景音,向老师提出了疑问。斯沃妮玛·古森老师解释道,这是由电子坦布拉琴发出的音响,并向我们展示了坦布拉琴的实物。坦布拉琴共有4根弦,中间两根是其主音。它的琴颈由木头制成,共鸣箱为一个大型葫芦,可以通过琴颈上方的轴来调音,在演唱、演奏中起到稳定调性的作用。


  随后,古森老师谈到了拉格。她表示,拉格的目的不是让人兴奋,而是用以提升精神境界以及给予快乐和祝福,是神圣而平静的音乐。她向我们展示了8种拉格,并且通过演唱告诉听众怎样使用不同的音和技巧。而拉格中需要注意的细节,由塔特给定一个基本框架。此外,老师提到的还有节奏部分——塔拉,不同的塔拉有不同的拍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6拍的塔拉之王——汀塔拉。

   最后,老师讲解了AAKAAR这种元素在阿拉普、舞蹈等中的使用,以及关于拉格更为深入的内容。提问环节完成后,讲座圆满结束。


  印度音乐的系统复杂且庞大,一场讲座的时间也许并不足以将其全部囊括其中,但斯沃妮玛·古森老师让我们窥见了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让我们对印度古典音乐的声乐有所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对于音的讲解,还是对拉格、塔拉的讲解,斯沃妮玛·古森老师都带领着听众一同尝试演唱,这不仅鲜明地体现出印度音乐教学中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更使听众零距离接触、感受印度声乐音乐,与我们本次活动的理念紧密相连。印度音乐对世界音乐的深刻影响,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相信听众们还能捕捉到它更多的影子。

  

作者:文:郭甜   图:郭甜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最后更新日期:2019-11-18 01:03:47    发布日期:2019-11-18 00:59:00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