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8:45,世界音乐周2019——“非洲与世界”青少年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世界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的第一场音乐工作坊《科拉琴与金贝鼓的演奏》,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八层报告厅顺利举行,由来自马里地区、以演奏科拉琴闻名迪亚巴特家族成员进行乐器展示、互动与表演。乐队成员巴拉·迪亚巴特(Balla
Diabaté)、艾哈迈德·迪亚巴特(Ahmed
Diabaté) 、奥萨曼·法德·科塔(Ousamane Fodé Koita)以及纳塔奈尔·黛比勒(Nathanael Dembélé)带领听众领略了马里的音乐风情。本次工作坊由“世界音乐周2019“活动的艺术与学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安平教授主持,音乐学系助教张潇雨、武皎洁翻译。

艺术家们通过讲演配合互动的方式,从乐器构造和演奏技巧方面介绍了科拉琴(Kora)、金贝鼓(Djembe)和葫芦鼓(Calabash)。科拉琴是一种来自西非的 21 弦乐器,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右侧11根、左侧10根。乐器主体材料由葫芦的果实制成,表面由牛皮覆盖。从前,科拉琴仅限于在宫廷中演奏,随着社会变迁,约在十五至二十年前开始进行现代化革新。在此次工作坊中展示的科拉琴,其形制就是参照吉他改良而成,琴颈部位与吉他设置相同,背板通电,以便与其他乐器更好地配合。

葫芦鼓是一种西非的打击乐器,鼓身也是由葫芦的果实加工而成,可以用任何工具敲击,其音色也会根据所放置平台的不同而各不相同。艺术家纳塔奈尔·黛比勒分别给大家展示了该乐器放置于光滑的地板和棉布上演奏时的音色差异,并随机使用手上的戒指、沙球和筷子演奏了不同的旋律。金贝鼓的鼓皮由牛皮或者羊皮制成,常见有的高、中、低三种音色的奏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又发展出敲击鼓侧面的奏法。

在最后的表演展示环节,艺术家们表演了两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一首是马里的传统曲目《欢乐》;第二首是从16世纪流传至今,赞颂马里曼萨·穆萨帝王的作品。清越的科拉琴与热情的金贝鼓如日月同辉,好似温暖祥和与热闹欢腾的交融。在变幻莫测的音乐中,音符跳动、雀跃流转,展现了马里人的平和性情与生机活力。当日的首场工作坊在一片欢呼声中宣告结束,也为后续的活动拉开了欢庆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