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起:
“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
——《神奇秘谱·序》
在2700余年的历史风华中,古琴一直充盈着鲜活的生命力。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丝弦材质特性,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琴器均无琴弦保存,无法聆听千年古音。我想,当我们在琴板上张上琴弦的时候,就可以沉浸在古琴既中正清雅、又豪放洒脱的音乐风格之中。
这就是《张弦有声》的缘起,“张”可显心力,“弦”中存筋骨。
专辑中收录六首古琴经典曲目,凝聚着独具特色的中国音乐风貌和历史文化传统,曲目介绍均是我根据琴曲含义及习琴感悟所写的原创古诗,希望能通过音乐和诗词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广袤琴学中的沧海一粟,传递出古琴音乐中的生命感发。
曲目介绍:
1、《流水》 ----据《天闻阁琴谱》,管平湖演奏谱
【七律·流水】
抱怀音缕寻幽梦,
婉转诗心更未央。
松月庭前邀知己,
清英琴外赋沧浪。
千春不语山河久,
一境方留世事长。
七十二声声韵起,
萋萋碧草正徜徉。
伯牙游于泰山时,突逢暴雨,躲避于岩下时心生感慨,援琴而奏,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子期一直是他最忠实的听众,每每能够听出伯牙琴声中隐藏的志向与情绪,给予他最真切的正向反馈。伯牙从他的老师成连那里学习到的音乐创作中的移情之法,将音乐与自然合二为一:“巍巍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乐曲极富表现力,又兼具抒情性和象形性,以“七十二滚拂”技法充分描绘了从涓涓细流到滔滔江海的渐进。同时通过半即兴式的音乐处理,展现了相知相遇的独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漫。山之敦厚,水之流畅,音符正流淌其中……
2、《离骚》(节本) ----据《神奇秘谱》,管平湖演奏谱
【七律·离骚】
万壑群山抱本真,
韶音如许渡前尘。
高楼风雨明昭志,
故宇瑶芳抑士人。
更指悲愁行路远,
那堪期愿索琴频。
长吟嗟叹多慷慨,
邈邈波涛入我身。
《离骚》是晚唐琴家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长诗而作,蕴含了深刻的楚文化意蕴与屈原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屈原不单单是一位失意、落寞的贵族,更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不朽在于对美的极致追求——驰骋潇洒的情感抒发,天马行空的浪漫想象。当他行吟江畔的时候,心中依然存着那份最初的纯真与芬芳,滋兰九畹,树蕙百亩。他呐喊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而现实与幻想之中,又有什么是永恒的呢?或许在这曲楚声的回荡中,能够细细思索这份遥远的低吟吧。
3、《潇湘水云》 ----据《五知斋琴谱》等合参,吴景略演奏谱
【七律·潇湘水云】
遍识乾坤几处寻,
满头风雨问谁心?
飘摇遗咏寒江易,
浩荡悲歌旧梦侵。
瘦马未曾消故曲,
浮舟且自别清音。
嶷山云雾应如昨,
四野苍茫日月深。
南宋末年,正值政治、时势飘零,金兵入侵。主战派琴家郭楚望移居湖南衡山,在潇水、湘水合流之处荡舟,借云雾缭绕抒发自己对家国破碎、山河残缺的悲愤与感慨。“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避,以寓倦倦之意。”九嶷山的意象,不仅仅出现在这首琴曲中。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有言:“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九嶷似乎被赋予了中正、高尚的道德象征。这是一位高大的坚守者,应当有着一番宏大的气魄与事业,却在诗意与权力的对立中深深埋藏于心底。 此曲篇幅宏大,以始则飘缈清远、继而慷慨悲愤的音乐风格表达出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
4、《秋塞吟》 ----据《五知斋琴谱》,吴景略演奏谱
【七律·秋塞吟】
塞外秋声怎寂寥,
怀乡笔墨更飘摇。
白云落雁归心冷,
青塚荒山赋韵迢。
远望江河如解梦,
低头弦索似应调。
声声尽散徜徉意,
细数繁星玉未消。
《秋塞吟》是一首悲叹西汉王昭君一生不平遭遇的琴曲,琴家吴兆基先生称《秋塞吟》为“中国式的悲怆交响曲”,为什么这首作品有着这样高的评价?王昭君的一生,并不能用悲情、哀叹来完全概括,这不是一位有思想、有力量的女性的全部。在她初入皇宫的那一刻起,就展现了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她拒绝贿赂画师来获得一张美丽的画像,以此更快地得到浩荡皇恩。她冒着塞外严寒孤风,听着马嘶胡音,却从未自暴自弃,而是承担起汉王朝与匈奴和平发展的历史重任。此曲结构鲜明,两个贯彻全曲的对抗主题突出了命运的压迫与对命运的抗争。音乐风格由低沉压抑转向激烈紧张,最后回到哀叹惋惜,传递出自古刚正之士的命运多舛及追求美好的心境。这首“中国式悲怆交响曲”的核心在于中国式的音乐风格与对抗式的音乐主题,落雁未停荒山驻,她在已知命运的结局中,一步一步走到了最后。
5、《楚歌》 ----据《神奇秘谱》,姚炳炎打谱
【七律·楚歌】
清声辗转几人知,
月照花前白露悲。
暂作江东寒渡客,
深耕曲外楚家诗。
拾来弦轸曾无意,
争得河山也有遗。
多少英雄天下事,
举头莫问待何时?
据《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描述的是楚汉战争时期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最终自刎于乌江的历史事件。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楚汉之战项羽一方的悲剧结尾。他的失败,是历史的选择与必然,但是他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理想、伴侣和想要保护的江东父老、八千子弟来说,却是另外的一种成功,是在精神上的壮丽与慷慨。后世词人李清照写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政治军事上的失意与缺陷,不能掩盖为人的气节与精神。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楚歌》,是结束西楚霸王项羽一生的悲情挽歌,也是一首具有英雄气概的不屈战歌。
6、《广陵散》(节本) ----据《神奇秘谱》,管平湖打谱
【七律·广陵散】
浸透澄江天地任,
遗音绝响苦登寻。
张弦岂为长虹耀,
仗剑将追冷夜吟。
数代豪情传玉宇,
一朝风骨作枯林。
何妨忘却沉名处,
月下清光映古今。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内容取自《聂政刺韩王》,是汉魏时期已经流传的一首大型琴曲,慢商调。魏晋名士嵇康亦善弹此曲,当他将刑东市,环顾日影,索琴而奏《广陵散》时,心中应当想起数年前夜宿华阳亭与古人学习此曲的情景吧。俯仰一世,能在天地之间畅快淋漓的时间并不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竹林七贤是一个时代的群体缩影,在这样有限的人生中,在这种熙熙攘攘的时代里,沉沦是常态,叱咤风云是少数,唯有坚定、勇敢、性灵,才能透过黑夜,屹立于天地。“《广陵散》于今绝矣”的感叹,不仅是惋惜一首千古绝响的失传,更是在说:飞扬恣意是他作为一个自由的人身上最灿烂的光辉。
聆听专辑请点以下链接:
https://c6.y.qq.com/base/fcgi-bin/u?__=OGR2fkRstp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