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永远怀念蒋英老师 -> 追悼活动信息 -> 正文
永远的怀念

  2012年2月5日11时40分,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敬爱的蒋英教授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全院上下无不为之悲恸。

  蒋英教授1920年8月11日生于北京,四岁时全家迁往上海。1936年随父蒋百里赴欧洲考察,即留德学习音乐。先后在德国柏林冯·斯东凡尔德学校和德国柏林音乐大学学习,主修声乐,师从海尔曼·怀森堡教授。1943~1944年在瑞士路山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师从匈牙利歌唱家依罗娜·杜丽戈,学习德国艺术歌曲和清唱剧,和慕尼黑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的瓦格纳歌剧专家艾米·克鲁格,学习歌剧。毕业后任助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亚通航后即返回国。

  归国不久,即在兰心大剧院(由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主办)举行了首场独唱音乐会,轰动上海音乐界。后又赴杭州演出,亦取得成功。1947年9月与钱学森先生在上海结婚,后共赴美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英与钱学森抱着为祖国服务的拳拳爱国之心准备返国,但遭到美国当局的百般阻挠,受尽了各种磨难,被美国当局软禁5年之久,终于在1955年10月回到祖国。

  回国后她在北京中央实验歌剧院任独唱演员兼声乐教员。为了更好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她虔诚地拜老艺人为师,学唱京韵大鼓、单弦、京剧、昆曲,使蒋英从欧洲室内乐的金字塔走向了另一个广阔的艺术天地,她随歌剧院到阳泉为煤矿工人演唱,上街头,下坑道,或去火车站欢迎志愿军归国等,很快就成为一个深受大众欢迎的人民艺术家。1959年9月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任教直至1989年退休。曾任歌剧系副主任,198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蒋英教授精通英语、德语,并旁及法文、意大利文、俄文,擅长钢琴和古典吉他。她在欧洲学习期间,系统地学习了美声唱法,阅读了大量欧洲古典文学名著,掌握了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德奥艺术歌曲、法国艺术歌曲、清唱剧、受难曲等室内乐作品,同时对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以及近现代歌剧作品亦有深刻的学术见解,被我国声乐界誉为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权威。正由于她拥有全面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欧洲文学功底、因材施教和富于哲理的辩证教学方法、再加上周密的教学计划,使她独树一帜地培养出许多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享誉国内外的声乐人才,如傅海静、祝爱兰、姜咏、孙秀苇、赵登峰、多吉次仁、赵登营等。同时,蒋英教授以她高深的学术造诣,在学院开设了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欧洲古典艺术歌曲发展史”学术讲座;撰写了《欧洲声乐技术和它的发展》、《德国艺术歌曲》等学术论文;翻译了著名声乐家松德伯格(C.Sundberg)的《歌唱音响学》等著作;编译了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德沃夏克以及法国艺术歌曲等教材;选编和译配了三册《世界著名女高音咏叹调》等歌剧教材。为我国声乐艺术和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是“政府特殊津贴”和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蒋英教授病重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北京市委、教育部和学院各级领导非常关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专程前往医院看望,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赵凤桐同志多次联系前去探望,都因蒋英教授健康状况不能前往,赵凤桐书记非常关心蒋英教授的病情,委托专人送去了慰问信和慰问金。我院王次炤院长、郭淑兰书记,声乐歌剧系主任张立萍、副主任黑海涛、党总支书记马洪海,在蒋英教授病重期间和住院期间,分别前去探望。

  蒋英教授德艺双馨,她与钱学森先生60余年相濡以沫、同舟共济,携手共同投入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艺术与科学的不同岗位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即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建设上创造了奇迹,树立了典范。他们的赤子之心,可歌可泣,堪为世人之楷模。

  蒋英教授的不幸逝世,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界的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同时,蒋英教授的爱国情怀和对音乐教育建设事业的突出成就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与艺术财富。我们定将发扬蒋英教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音乐艺术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工作、不断进取,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息吧,敬爱的蒋英教授。

 

 

  中央音乐学院

  2012年2月8日

作者:中央音乐学院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最后更新日期:2012-02-10 16:38:59    发布日期:2012-02-10 15:58:00

相关附件

    作者:中央音乐学院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12-02-10 15:58:00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