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国际作曲比赛(ICYC)由中央音乐学院(CCOM)、奥地利环球出版社(UE)与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MDW)联合发起主办。该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室内乐与管弦乐队两种编制交替举行,旨在为全世界的青年作曲家提供展露才华的舞台,加强学术与人文交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年比赛编制为室内乐,组委会共收到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巴西、克罗地亚、秘鲁、新加坡等国参赛者的作品90首。
经过初赛评委Judit Varga(朱迪特·瓦尔加) 、Wolfgang Suppan(沃尔夫冈·苏潘)贾国平、董立强、姚晨的辛苦工作与严格评审,共遴选出12首作品进入复赛。
2025年7月18日,评委会召开线上会议,5位初赛评委对进入复赛的12首作品进行了最终确认。以下作品进入复赛:
以入选者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1、 毕鸣杰 Bifurcation II: beneath the shards
2、 胡亦皓 无止境脉搏/Unstoppable Pulse
3、 金雨昊 No retreat back !
4、 刘炳垲 时空的祭坛/The Spacetime Mandala
5、 毛宇轩 原始迁徙/Primordial Migrations
6、 Thomas Pennisi Sonus/lumen
7、 施卓芸 沙时计绉/Hourglass crease
8、 徐宸瑄 霜林醉
9、 姚佳旭 时间瞬影
10、 张艺贝 聆•天籁五象/Listening to Five Images of Natural Sounds
11、 张瀚宇 When the Sound Ceases, Do the Ripples of the Heart Grow Louder
12、 赵一儒 二十二颗星升起/Twenty-two stars ascending
以上进入复赛作品,需在2025年8月15日前向组委会提供录音所须的总谱和分谱(PDF文件,按UE要求)。中央音乐学院将于9月15日之前在北京对进入复赛的十二部作品进行视奏录音,以供复赛评委参考。评审委员会将于9月30日评选出六部作品进入决赛,并于10月1日前后,在比赛官网、奥地利环球出版社和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官网上公布进入决赛的选手名单。
2025青年国际作曲比赛初赛评委

匈牙利裔作曲家朱迪特·瓦尔加 Judit Varga现居维也纳,身兼古典音乐/影视配乐作曲家、钢琴家及大学教授多重身份。她与全球顶尖乐团合作,包括现代合奏团、BBC交响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等,并为30余部戏剧及电影创作配乐,三度获得奥地利电影学院"最佳原声"提名(2013/2014/2020),作品亮相国际顶级A类电影节。
2016年,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委约其创作的歌剧《布达佩斯之恋》首演大获成功。2017年因其对匈牙利当代音乐及文化生活的杰出贡献,获颁"巴托克·贝拉-帕斯托里·迪塔奖"。2022年再获奥地利联邦艺术文化部"杰出艺术家音乐成就奖"。
自2019年起,她任教于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mdw),担任作曲与媒体作曲专业教授。

沃尔夫冈·苏潘 Wolfgang Suppan 1966年生于弗克拉布鲁克,是奥地利当代音乐代表人物,以实验性音色与跨学科创作闻名。毕业于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师从考夫曼Dieter Kaufmann与雅雷尔Michael Jarrell),并赴柏林、巴黎IRCAM深造。1996年起任教于母校,教授作曲与古典对位法。
其创作融合传统器乐、电子声效与计算机辅助作曲技术,通过数学模型构建独特和声体系。代表作包括《田园》系列、引用伽利略文本的《世界...分离》(2021/22),以及由Stump-Linshalm二重奏演绎而享誉国际的《乌拉姆》二重奏。
曾获阿尔班·贝尔格基金会奖学金(1992)、奥地利国家杰出艺术奖(1995)、维也纳市艺术促进奖(2000)等重要奖项,并获斯图加特、柏林等地驻留资格。
苏潘的音乐在严谨的理性结构中蕴含深刻诗意,被誉为"21世纪的声音诗人"。

贾国平,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曾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政府特殊津贴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音乐创作“中国性”研究》首席专家。
贾国平专注于音乐创作、作曲技术理论研究两大领域。曾接受世界多地音乐节与院团委约创作,作品被众多国内外著名室内乐团和交响乐团在多个国家上演,并由德国Sikorski国际音乐出版社、英国Peters国际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与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曾组织创办“中国Con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组建北京现代室内乐团,策划并主持“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评论人才培养项目”“碰撞与交汇——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当代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央音乐学院首届中国音乐评论比赛”“首届中国网络音乐评论培训班”。

董立强 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曲技术理论教研室主任,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创作涉及管弦乐、室内乐、声乐、舞蹈、影视等多种音乐体裁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广泛,艺术风格与形式多样,个性鲜明而突出,并在国内外上演和出版。

姚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 作曲教研室主任。 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大学,后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国内外多所大学。其音乐作品以创新方式融合中西音乐传统,题材和体裁丰富,屡获国际重要音乐机构颁发奖项及委托创作,包括法国广播电台、哈佛大学弗罗姆基金会、梅隆基金会、伯恩斯坦基金会,中国国家大剧院等, 其作品在美国波士顿坦格伍德音乐节、纽约茱莉亚学院Focus音乐节,日本太平洋音乐节、法国电台Presences音乐节, 香港艺术节中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