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网红教授”丛志强来啦!

作者:供稿: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0-10-20 21:07:00        阅读次数:

“中国不缺‘看起来好’的村子,中国缺‘老百姓自己打造’的好村子”“相信中国的老百姓,给他们舞台和机会,都会成长起来,做出令人惊叹的成就”!10月19日,在延安学习书院,伴随着现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艺乡建创建人之一、国家一级美术师的丛志强为本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带来的“艺术振兴乡村”主题讲座圆满举办。

进入深秋时节的延安,天朗气清,美的那么素净又端庄,宛如一幅天然写意山水画。曾经多少革命前辈魂萦梦牵的地方,如今在艺术文化的熏陶下,这片革命圣地充满了新时代的活力与欣欣向荣。延安学习书院是全国首家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体平台,以习近平总书记“梦想从学习开始”的理念为内涵,着力打造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的文化高地。本次艺术节,特别选择在这里举办系列讲座,也是希望前来参加学习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艺宣讲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们,能通过深入的学习交流,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各自的工作领域更好地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早就听说人大教授走进偏僻小村,帮扶带动村民美化家乡、脱贫致富的传奇故事,特别想再深入了解,期待对自己的工作带来更深刻地启发”“能够见到丛志强老师,听他讲述如何用艺术振兴农村,特别兴奋”,在讲座开始前观众们热烈交流着,对此次讲座充满无限期待。

艺术赋能乡村,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这是丛老师遵循与提倡的艺术振兴乡村理念的精神内核。从葛家村到城杨村,丛志强带领的团队走进成百上千个村民家中,挖掘村庄特色,让村民全程参与定位、设计、施工到维护、运营全过程,激发村民内动力,碰撞思想火花,在艺术家的引领下,开启了一次又一次、一个又一个艺术改造乡村发展的全新实践,实现了“人人成为设计师”的美好愿景,通过村民的双手与智慧大脑,打造更文明的美丽乡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通过这样的艺术实践,不仅改变了居住环境、提升了乡村风貌,更是唤起村民们对乡土文化的自信,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讲座中,跟随丛老师展示的一幅幅图片,充满浓郁地方色彩与传统文化特色但又精致文艺的新乡村在观众面前鲜活起来,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慕名而来的游客。

改造作品展示

设计推动乡村内生发展。葛家村在短短的一年间,从默默无闻的小乡村变成如今的“网红村”。“这里将来会比丽江更美”,葛家村将在丛志强团队的带领下,在全村党员干部、村民的共同参与下,围绕“艺术赋能”探索新路径、新发展。“艺术振兴乡村行动”点燃了村民热情,改变着村民由内而外的精神面貌,让乡村呈现一派和谐团结之风,激活了乡村文旅产业,让老百姓的日子也跟着富起来,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讲座后,小编收到来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艺宣讲师的真情实感:

“中国不缺‘看起来好’的村子,中国缺‘老百姓自己打造’的村子”。

“相信中国的老百姓,给他们舞台和机会,他们会成长起来,做出令人惊叹的成就!”

以上两句振奋人心的语句出自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副教授,10月19日下午我跟随中央音乐学院听了丛老师的讲座《村民赋能?艺术振兴乡村的创新实践》,前文中的两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丛老师以艺术设计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希望提升作为乡村振兴主体农民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希望能够激发村民们的灵感,让村民们自觉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

在丛老师的讲座中,向我们列举了他与团队在葛家村、城杨村、定汪村的案例,用具体的实践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将理论付诸于行动,例如丛老师在做了充分的调研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用低成本进行艺术设计改善村民们的休闲生活环境,并且用艺术设计去改造路边的电线杆,并赋予以电线杆为基础再创造的实用价值;指导村民们并和村民们一起创作巨大体量的艺术作品,丛老师认为大型作品有助于提升村民们创造灵感的迸发,还在村民们自己完成的艺术作品旁增设了小木牌,写上了每一个创作者的名字。

以上的事例给予了我很多启发,音乐属于艺术的范畴,生活从某些角度看也属于艺术的范畴,我认为音乐艺术同设计艺术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处,音乐如何在祖国的乡村振兴中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如何用音乐改善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何让村民们觉得音乐艺术离他们并不远?这是我正在思考的,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丛老师的讲座让我获益匪浅,在其中我吸收到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实例和思维方式,我想我也可以把这些养分与我的专业实践一起结合起来。

感谢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此次高质量的讲座,也感谢学院给予我宝贵的学习机会。

中央音乐学院 李杨冠宇

今天有幸聆听了丛志强教授的《村民赋能-艺术振兴乡村的创新实践》一课,他从九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原因,破解困境的方法和举措,未来乡村振兴的模式和方向,以及为乡村振兴造血赋能的建议和思路。这一课,真是一场及时雨,我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正踌躇满志,它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教导我们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支持国家建设,去帮助人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去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未来中国文化的传承人,我们要向丛志强教授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自己所长,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在传承传统文化,传播民族音乐,挖掘民间艺术,弘扬中国力量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干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矢志在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央音乐学院 王茜

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丛志强教授的艺术振兴乡村实践。自2016年以来,中央连续四年发布一号文件关注农村发展问题,高度重视广大乡村的文化艺术的振兴。今天的讲座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的困境、以及出现困境的原因,到我们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去改变这种困境,从而很好的诠释了为何艺术能够振兴乡村的创新实践。

首先,乡村的核心构成是“人”,只有通过对“人”的赋能,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根本解决“振兴”这一难题。中央的文件中也指出,要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过往的实践中,我们很多时候忽视了村民这一主体,只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外部的优越条件,但是屏蔽了村民这个主体,没有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缺乏主体精神力,无法实现内生发展;在投入超限的同时,只是实现了短暂的繁荣,缺失了后续的持续力。所以我们要设计赋能村民,让村民振兴乡村,以创造物为抓手塑造人,构建乡村内生发展模式。

对村民的赋能内容基本可以总结为5个方面:1、志—主动力;2、智—创造力;3、美—审美力;4、乡土文化自信力;5、心—服务力。如果能从这五个方面全方位对村民们进行赋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充分的舞台和机会,他们一定会做出令人惊叹的成就。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从创造力、审美力等方面对村民进行大力支持和帮助,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从而实现艺术赋能村民,村民振兴乡村。

中央音乐学院 曹嘉琦

今天下午,我听了丛志强教授关于艺术与乡村振兴的讲座,这也是此次培训中最令我期待的几场讲座之一。听完后,感慨颇多。

我必须要说,作为一位刚刚毕业的学生以及多年以来的艺术从事者,在面对艺术及生活的相融、矛盾之中,常常会遇到一种“隐形的傲慢”。这种傲慢,是艺术家们面对“艺术无知者”的傲慢,是城市面对乡村的傲慢,是被社会环境拥为“高级”对社会环境视为“低级”的傲慢。但这种傲慢,却往往是歧视与被歧视的一方,互相都不自知的,同时这也是扶贫以及文艺工作者在面对基层群众时最难以避免的。今天我非常的感动,因为终于在这次讲座、这些被列出来的举措中,我看到这种隐形的、不自知的傲慢,在一次次成功的艺术赋能、振兴乡村的实验中,完全消失了。

丛教授向我们大概介绍了他以艺术赋能村民、使村民振兴乡村的思路,以及现今开展类似工作体现的各类问题及困难;依托他所设计的三个条件不同的样本(城阳村、葛家村、定旺村)讲述了试验的基础、过程、效果,并以很好的例子论证自身实践理论的每一个观点。在他的讲解中,我看到他将自身完全融入到村民、集体当中,真正地尊重每一个个体,并创造了一个个全新的艺术家、艺术阵地。全场讲座干货满满,也在讲课过程中很好的解答了我积存已久的疑问:艺术究竟能为人类带来什么?艺术家能为社会做什么?作为艺术家,我们在社会中,如何用我们的所学去帮助我们想帮助的人,实现我们的社会价值?当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后,对于我之后想做的事、愿做的事,便有了更好的理想、更好的思路。

在此之外,我认为,讲座中提及的“艺术服务”所体现的各类问题,与前文提及的“隐形的傲慢”是有关系的。因为有这种傲慢,所以做不到以人为本,只会做表面文章,开展基层工作时多容易犯“使人服务于物”的错误;因为这种傲慢,所以感受不到群众的需求,只看到眼前的效益,所做的努力与投入只产生一时的效能...讲座开篇提到的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艺术振兴乡村,要真正的解决问题,而不是让艺术家在村子里自我表演。所以,即便艺术是多多少少具有“个人性”“私人性”的存在,我想也要时刻保持警醒:当我作为我想帮助的集体中的一员,我如何避免我自己的“个人性”压迫了群众?我如何激发每一位我所教育的人民的“个人性”,使他们的创造力足以发展,而最后真正解决现实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真正理解工作中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艺为本、以物为本的核心,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更好的为人民所用,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的个人价值,创造成就。

放下傲慢,务实创新,未来我将会使更多的人与我们站在一起,使艺术的精神在乡村、在城市、国家的各个地方,熊熊地燃烧。

中央音乐学院 丛榕

丛志强老师播撒的艺术种子,已落地生根。艺术振兴乡村,正在以星火燎原之势,深扎并蔓延中国大地。

文:静静

图:邸思木雅

© Copyright zhuanti.ccom.edu.cn/zyyyxy1015yyj/  All Right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57号  京ICP备05064625号

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专题网站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内容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