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22届年会 -> 于润洋先生生平
于润洋教授生平



于润洋教授

(1932-2015)



      于润洋教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杰出的音乐学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1932年7月17日,他出生于沈阳市,得益于家庭浓厚的爱乐氛围,自小学习钢琴,热爱音乐成为他终身的志趣。少年时期随父母举家迁居北京。195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56年被公派波兰华沙大学攻读音乐学,就读期间,系统地接受了音乐学训练,并有幸跟随世界著名音乐学家卓菲亚·丽萨(Zofia Lissa)学习,汲取丽萨学术思想的精髓。这段求学经历对于润洋教授此后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0年,于润洋教授回国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随后国内动荡的政治环境中,他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难得的清醒和冷静,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经典文献的研读和外语学习中,为日后学术上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恢复招生,于润洋教授的学术生涯开始进入新的时期。在此之后的数十年中,其学术才华得以充分展露。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在音乐美学和西方音乐史这两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富有成效地推动了音乐学学科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在于润洋教授的学术研究中,现代西方音乐哲学-美学具有突出的地位。自1979年起,他发表了一系列在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在多年从事西方音乐哲学-美学研究的基础上,于2000年出版了《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这部以教材的方式写成的论著成为音乐哲学-美学领域的扛鼎之作。该作荣获“教育部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的同时,于润洋教授对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带领同事们以拓荒者的勇气,筚路蓝缕,从无到有,在中央音乐学院建立起系统的音乐美学学科体系,并获得了多项引人瞩目的成果。他所在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教学集体于1993年荣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于润洋教授是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的创建者之一,并于1991年当选学会会长,2000年以后担任名誉会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的创立及其开展的活动对全国音乐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于润洋教授在西方音乐史研究领域中也同样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一贯倡导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治学理念。他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成为现今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教材之一,2005年该教材荣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的“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993年,他发表了《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一文,首次提出了“音乐学分析”的学科概念,并将之付诸于实践。这篇论文现已成为音乐学界的典范之作,对国内音乐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该文于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2008年出版的专著《悲情肖邦一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富于创建性地从“悲情”这一特定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肖邦音乐中的深层内涵,将国内学界对肖邦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更深入的层次。该书于2014年荣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鉴于他在西方音乐史领域的卓越成就,于润洋教授于2005年被推选为“西方音乐学会”名誉会长。

      于润洋教授在音乐学领域辛勤耕耘,皓首穷经,弹精竭虑,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仍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2012年,他的英文版学术论文集Contemplatings in Music: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Yu Runyang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大陆音乐学者的个人论文集首次被翻译成英文结集出版。作为中国学者研究西方音乐的论文集,该著作已经引起西方学界的关注。为中国读者编撰一部高水平的音乐辞书是于润洋教授的夙愿,由他倡导并担任执行主编的《音乐百科全书》,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耗时10余年,已于2014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部二卷本约六百万字的辞书凝聚了于润洋教授的大量心血,它在中国的辞书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于润洋教授生命不息,著述不止。在辞世前一周,他的最后一本论文集《音乐史论问题研究》(续编)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于润洋教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教育家。国内西方音乐史和音乐美学两个方向的首位博士均出自他的门下,于润洋教授在中国音乐学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培养的一批优秀人才,目前已成为中国音乐学事业的中坚力量。鉴于于润洋教授在音乐学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他于2014年与同事一起荣获首届中国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于润洋教授还是一位优秀的高等教育管理者,1983年出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和科研,1988年至1992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任期间他主导制定了《中央音乐学院学年学分制教学方案》,这是国内高校较早将学分制理念引入教学管理的成果,它标志着我院在80年代的高校教学改革中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份教学方案也成为国内各大艺术院校此后制定学分制教学方案的范本。90年代初,他主持制定了中央音乐学院行政管理条例,这是文革后中央音乐学院第一本全面、系统的行政管理条例汇编。这本条例在推动学校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及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央音乐学院以后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担任中央音乐学院行政领导之外,于润洋教授还以其在国内艺术学界卓越的声望和影响力为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曾连续三届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召集人,为艺术学从一级学科提升为学科门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于润洋教授还兼任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音乐研究》主编,以及北京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在这些岗位上,于润洋教授都尽心履职,发挥了积极作用。

      鉴于于润洋教授在多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他于1984年获波兰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波兰文化贡献奖章”;1987年荣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荣获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音协颁发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以及其它诸多奖项和荣誉。

      2015年9月23日,于润洋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溘然长逝。斯人已去,他的学术成就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2021年,在教育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他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其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2016修订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2021年,《于润洋西方音乐史教学手稿》正式出版,这是他为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中央音乐学院招收的第一届音乐学系本科学生完整开设的西方音乐史课程之手写讲稿。

      于润洋教授是当今音乐学领域的卓然大家,是学界公认的音乐美学和西方音乐史领域旗帜性的领袖人物,也是当今艺术学学科重要的顶层设计者。作为当代音乐界乃至艺术界知识分子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熔铸了知识分子的内敛深沉和深邃精粹。他高尚的人格和超凡的凝聚力,他率先垂范和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他清正廉洁和严于律己的精神品格,他对学生的大爱无疆、对晚辈的恂恂长者之风和对同事的团结无间,以及对上尊重而不谄媚的风骨和对下宽厚而不失原则的气度,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至高的人格丰碑!





作者:音乐学系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2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