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22届年会 -> 学术论坛 -> 正文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萧梅致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代表

尊敬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尊敬的各位大会主席团成员,尊敬的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

今天,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22届年会再次于线上召开,首先,我想请大家为在这两年中离我们而去的、曾与我们一起共同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志业的蓝雪菲教授等会员致以深切的怀念与哀思。也向因各种原因不能出席本次年会的各位会员致以问候。

从2020年夏季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21届大会在吉林艺术学院首开全国规模的大型线上会议,直到2022年的初冬,两年多来我们无数次憧憬着能在北京——在中央音乐学院相聚。不仅因为我们期待真正的在场,更因为它是36年后的重聚。1986年,我们的学会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了第四次以“民族音乐结构研究”为主题的全国大会。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学会正式确立了她的名称——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其学术年会也从1980年“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南京艺术学院)、1982年的“全国民族音乐学第二次年会”(中国音乐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年会”,并确定了“振兴中华,两年一度学术活动”的年会“新传统”。当年大会的领导小组组长为蓝玉崧教授,吴祖强院长、李焕之主席、黄翔鹏会长,他们都先后在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借此机会,我想重温他们在36年前的发言要点:

吴祖强院长说:“目前世界上表现出对民族音乐的越来越大的兴趣。提出新的见解,使之深化了,与过去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了。”

李焕之主席说:“希望年会的活动坚持下去,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老、中、青的学者不断涌现,令人高兴。目前还要成立一个学会,这将使今后的工作更快纳入轨道。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扩大研究成果。”当然,如同上述,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传统音乐学会”正式成立了。

黄翔鹏所长是这次会议中成立的学会的首任会长。他指出:“有关中西共通的基本原理与民族特有的艺术规律的问题,应如何理解,请与会者与代表做一个反思。”

(上述三段引文来自1986年8月28日《全国民族音乐学第四次年会》秘书组简报第1期)

追昔抚今,虽然持续的疫情令我们不能在线下面对面,但会议的联合主办方——中央音乐学院,以及负责本届年会的具体承办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研究中心、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仍然为我们的云端相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各位代表们从会议手册,会议背景板、精心筹划的音乐会等丰富的内容,包括大会秩序册一次次的修改中可以感受到通过网络来筹备如此规模的大型会议的种种不易。为此,我们真诚感谢中央音乐学院为这次会议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也衷心欢迎所有参与本次研讨会的代表以及关心和支持传统音乐研究的朋友们!

2020年至2022年,我们的学术生活空间为疫情之下新的“日常样貌”所取代——几乎每天、每时,甚至于每刻,课程、讲座、学术会议都会通过互联网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与此同时,海量的信息也冲击着学术研究的空间。令人欣慰的是,两年来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们依然孜孜不倦、坚守品格,努力推动本领域研究、交流、出版和教学等方面的进展。

学习和继承我们的前辈挖掘、考察、整理、诠释中国传统音乐的学术精神,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传统。两年来在这个方面,无论是专题会议还是学术成果的出版都令人瞩目。2020年分别有“纪念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 “王光祈学术研讨会” “杨匡民先生诞辰百年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出版纪念” “樊祖荫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2021年有“乐苑往事——刘正维先生纪念专栏” “赵宋光学术研讨会” “田联韬先生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等学术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还出版了《郭乃安纪念文集》《曹安和纪念文集》《山高水长——纪念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文集》和《图录》。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了《中国传统音乐考察报告》丛书(十卷)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参考资料辑录》(全七卷)等等。

根据对2020-2022年28种音乐及艺术学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大略统计,本领域发表的研究文论有790余篇,包括戏曲音乐研究90余篇,少数民族音乐研究80余篇,中国传统音乐形态本体研究200余篇,相关音乐文化及“非遗”研究300余篇。其中学科建设,音乐表演研究,数字化建设/音像档案研究,区域音乐研究,丝绸之路音乐研究,“同均三宫”研究,音乐认同研究等主题采用了学术会议与专栏成果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自觉。

在学科建设方面,有南京艺术学院“新时代民族音乐学发展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学四十周年回顾与反思研讨会”,中国音乐学院“2020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学术年会暨‘中国乐派’专题研讨会”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音乐学,应把目光投向何处”学术研讨会以及与其相呼应的学报专栏系列文论;还有《音乐艺术》“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建设”专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和《民族艺术研究》分别主持的“民族音乐学关键词专栏”等。

在音乐表演研究方面,《中国音乐》《音乐艺术》《音乐文化研究》分别于2020年,2021年组织了专栏文论,中央音乐学院在2022年举办的“音乐表演与文化建构——第三届全国音乐表演研究学术研讨会”中也有相当比例的研究出自本领域。

在相关中国区域音乐文化与“一带一路”及丝绸之路的研究方面,《音乐研究》《黄钟》《音乐文化研究》都分别设有专栏、并组织相应内容的研讨会。此外,上海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分别与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合作主办了“丝路上的鼓与鼓乐:历史、图像与表演(技巧)”“ 全球文明中音乐与表演的流动性和跨文化性”国际研讨会。西安音乐学院也于不久前主办了“区域音乐研究高层论坛”,等等。

在音乐形态及器乐研究方面,中央音乐学院组织了“中国乐调理论之‘同均三宫’专题研讨会”,《中国音乐》有“旋律学研究与建设专栏”,“乐器学专栏”,《音乐文化研究》有“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专栏”,等等。

在跨学科以及应用民族音乐学方面,突出体现为音乐数字遗产化研究。其中有沈阳音乐学院的“中国区域音乐文化数字化与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武汉音乐学院“声音的力量——武汉音乐学院音像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坊” 及学报专栏。在音响数据库方面,中国艺术研究院推出了“世界的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向公众开放了在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7000小时传统音乐录音,并在10天前(11月16日)上线发布了数据同源的手机软件,这是我国音响档案数字化保护与公开的重要一步。此外,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也推出了“中华传统音乐资源数据库”。与官方作业不同,民营的数字资源也形成了一股力量,比如“瑞鸣音乐”“谱印音乐”以及华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尤其是后者典藏有8万张实体老唱片,在此基础上与中央音乐学院、国家图书馆共同建设了基于MARC编目系统的公共文化数据资源库“中国音网”,并与传统音乐学界的学者展开密切合作,目前已上传近7万张历史唱片资源以及近2000小时田野采录资源。这些可谓“世纪之声”的音像资源,无疑将带来传统音乐研究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格局。

在“非遗”保护领域,许多音乐院校分别成立了相关的教研机构,西安音乐学院率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硕专业,中央音乐学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主办了《中国音乐遗产地图》专题研讨会,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开展了“中国优秀传统乐种传承人驻校传承工作计划”,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等许多院校都相继成立了省市级、校级非遗研究或保护中心,以及获批了教育部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等,我会会员亦都在其中承担重任。此外,我会广大会员亦以深入的田野考察,为该领域反思和探索保护路径及其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学识,尤其是在国家艺术基金涉及人才培养的诸多项目中担任主要的师资力量。上海音乐学院自2019年推出的“华语音乐影像志”双年展,在截至目前的两届影展、共120余部影片中,95%的影片均与“非遗”保护相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而中国传统音乐正是中华民族所拥有的文化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博大、丰饶、多样、璀璨”,也是我们“终身不变的研究对象”。本次大会设立了传统音乐的跨地域、跨文化研究,中外民族音乐比较研究,数字人文与音乐文献(影音、图像、乐谱)研究,传统音乐的表演、审美与当代创作研究,传统音乐与乡村振兴研究等议题,并将举行三场音乐会,主题分别为“创新”“ 怀古”与 “融合”。这些思考与实践,正如同历史之绵延,唯有在昨天之上,今天的意义才得以存在,才能够进一步建立“传统在当代”的文化观,以于人类文明的格局中思考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关系,将我们的所学、所研、所为助益民族音乐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同时,我们也要扎根中华大地,充分认识到“中国的文化基因是‘乡村国家’”,进而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中,深切并高度关注所谓“草根文化”的内涵,以极大的尊重和虚心学习的态度面对民间艺术家的创造。虽然一个多世纪以来专业音乐教育的现代性形成并带来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新面貌和新传统,但有史而来,在各地方、各族群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空间中传承的音乐话语,永远是我们栖居、依存并可以面向未来的土壤。正如一首说唱诺苏彝族传统生态的古歌:阳坡粮食好,阴坡树林好。我们只有不停歇地探索接通历史、接通城乡、接通中外,进而发掘文化多样性的学术之路,体悟人类音乐文明的丰沛和多彩,才能无愧于我们神圣的事业和使命!

最后,再一次感谢中央音乐学院为大会的召开搭建的平台和付出的努力,并预祝大会交流顺畅,卓有成效,祝愿所有的与会者身心健康!

谢谢大家!


萧梅2022年11月25日晚草拟。

作者:萧梅   来源:组委会    发布日期:2022-12-03 23:09:49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