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22届年会 -> 新闻报道 -> 正文
9.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22届年会第五单元第一会场综述

2022年11月27日15:50开始,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22届年会第一会场第五单元发言如期进行。本场会议由武汉音乐学院张颖主持,内蒙古师范大学佟占文评议,四位学者围绕“传统音乐的跨地域、跨文化研究”议题进行了发言。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发言人与评议人合影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马明琦《雪山下的歌声——肃北蒙古族长调民歌调查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对肃北蒙古族长调民歌中的文化交流、地缘因素及传承现状进行了梳理。认为民歌表现了承载这种艺术形式的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肃北蒙古族从草原走进雪山、戈壁,环境变化促使民歌旋律形态如雪山、丘陵般错落起伏。肃北蒙古族长调有着自身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反映着肃北蒙古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与文化。

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梁晓卉以《新疆蒙古族卫拉特部托布秀尔的音乐共享与族群意义》为题,从托布秀尔的乐器本体及其音乐特性出发,依据田野实践,从蒙古族卫拉特部音乐的历史叙事展开,在部落间的延续、异化和交流中描述了新疆卫拉特部落与托布秀尔音乐的田野景象,并展示了托布秀尔演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旋律的易变性等特点,对托布秀尔音乐的多元化与本体进行解析,诠释出托布秀尔在四部落中的共性与个性,从而阐释了音乐共享的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办公室王俊琦的发言题目是《试论河套二人台与蒙古族音乐元素的互摄共荣》。他以地理文化与政治历史的不同角度切入,通过从二人台音乐结构、曲调旋律及演唱技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从打坐腔到打玩意儿,最后走向成熟二人台的演变过程。发言人还运用传统唱法演唱了《夸河套》《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两首曲目,让与会者更直观地领略了二人台的特色。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朱仲毅的发言题目是《黔西南贞丰县布依族唢呐乐“八仙”音律特征探析》,以贞丰县布依族唢呐乐的特殊用音引发的疑问切入,指出对贞丰县布依族唢呐乐测音数据分析及乐律学研究的必要性。在测音数据分析和理论律学的分析中,说明了中立音在贞丰唢呐乐中的存在,并进一步推导出了“↑Sol”“↓Si”两个音的乐音本质。朱仲毅认为,贞丰唢呐乐中的中立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乐律学的分析,正确地认识中立音,从而为其存在寻得恰当的学理支撑,是传统音乐保护的必要工作之一。

武汉音乐学院张颖的发言题目是《谁的乐器?——蒙古族卫拉特部的抱弹鲁特》,发言人注意到冬不拉、托布秀尔在名称与归属上的交织,进而通过“他者”“史诗”“我者”三个维度的记载讲述托布秀尔的历史来源,并通过对“哈萨克冬不拉”“卡尔梅克冬不拉”“卡尔梅克托布秀尔”“卫拉特托布秀尔”四者的形制追踪,归纳整理了其形制变迁的过程,展现出托布秀尔和冬不拉的逻辑关联。张颖在结论中强调:传统视野下,哈萨克族和卫拉特部作为游牧民族,乐器的形制是多样的;但在当代民族意识逐渐加强的情况下,乐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存在,其形制就相对固定。二者都是从传统时期的共享到分离,再到当代成为了“流动”的共同体。

评议人佟占文对五位发言人依次进行了评议,他对各位发言人广阔而深入的田野调查十分欣赏,同时肯定了每位发言人的研究成果,并希望各位发言人能够在各自的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更广阔的视野。

本场会议在发言人与评议人的分享交流中,为听众展现了不同民族、地域传统音乐的魅力,让我国传统音乐的跨地域、跨文化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时也为未来更深入地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蔡羽昕   来源:组委会    发布日期:2022-12-03 22:39:32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