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些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譬喻丰富,涤荡心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己不正,焉能正人。”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5年版,第7页)
己不正,焉能正人。——典出《论语·子路篇》
典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篇》
天师转眼一看,只见丹墀里面站着一个和尚,忙忙的又奏说道:“陛下既已灭僧兴道,怎么又把这个和尚放进朝门之内?这叫做是'己身不正,焉能正人'?伏乞陛下详察。”
——(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一回
译义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意思是自己的行为举止不端正,怎么能够纠正别人。这句话出自明代罗懋登的长篇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一回。《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共二十卷一百回,根据郑和七次奉使下西洋的故事演绎而成。作者希望借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重振国威。“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显然提炼于《论语·子路篇》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大会上讲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作表率、打头阵。”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身教,正人者必先正己。作为高校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具体工作中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带头抓好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在师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做到“己不正,焉能正人”,以党风促校风,以校风赢民心,不断涵养办学治校良好政治生态。
部分素材来源:光明网、央视网、中国政府网
海报:静静、杨柳青
策划: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