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4厦门·中国民族音乐周“和合共声”闭幕式音乐会在鼓浪屿音乐厅成功举办,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廖华生出席闭幕式。此次音乐会的落幕,也标志着本届中国民族音乐周完满收官。
两岸相亲 鼓浪新声
乡音浓缘春风里,乐声共聚鼓浪屿。无论是经典荟萃的曲目设置,还是蔼然可亲的演绎表达,闭幕式音乐会肩负“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责任使命,诉说着薪火相传的传承初心。《牛斗虎》的演绎中,进击打击乐团分居两边,从鼓声、演绎、姿态上模仿牛与虎,时而搏斗、时而碰撞,极具音乐的美感与力量的观赏性;《冲天炮》由尹飞领奏,虎头帽上阵,跑跳抛接,极具亲和力与生活性,贴近大众;在《小河淌水》经典之中,中央音乐学院圣风室内乐团注入更生动的形象,流动性、歌唱性带来丰富的听觉体验;在他们《圣风》的演绎中,狂烈的、汹涌的、轻快的、明媚的……风的多种表现方式在音乐表达中扑面而来,与观众撞了个满怀; 两把二胡,一台古筝,一支竹笛,一只手鼓,中央音乐学院艺境室内乐团《在遥远的地方》浓重了哈萨克风情,古筝的节奏,二胡的风情,竹笛的澄澈之中,策马过草原,毡房伴远山;《茶马》的演绎使得茶马古道跃然纸上,这一条联结着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之路,描摹着唐代以来文明互鉴的文脉传承;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带来的《悄然》则在琵琶和阮的一声声倾诉衷肠,将音乐情感通过点与线的相互交织、发展,层层推进、逐渐展开,最终令每一件弹拨乐器走向合一,用融合的音乐语言讲述着悄然绽放的故事;在交替的创作主线中,《那拉提》西域风格的调式音阶与材料突出弹拨乐自身风格的同时,与鼓乐进行交融和碰撞,酣畅淋漓。
百川异源,皆归于海。闽台文化相互交融,共生共存,文化血脉之中是雨水冲刷不掉的印记,是岛屿和陆地间的回声,是舟楫、港湾、潮汐的文明,是潮平两岸阔的现在,是风正一帆悬的未来。海峡两岸的艺术家们齐聚闭幕式音乐会,搭建起两岸民间艺术交流互鉴的桥梁。《李白诗二首》中,来自中国台湾的艺术家邱婷、黄正铭一唱一拉,以闽南语演唱《送孟浩然之广陵》《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润腔、唱法独具风韵;厦门市南乐团以南音洞管形式演奏器乐曲《走马》,以走马之态的节奏音型组成的段落循环再现,音调古朴、节奏鲜明,描绘了骏马行走、挺立、嘶鸣、驰骋时的各种姿态,展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龙马精神;代表着文人的高洁情操,南音古曲《静夜思》如琉璃般色泽纯净,又如片羽时光般飘逸轻灵,抒发了人们欢喜、悲伤、克制等各种感情色彩;中央音乐学院和颂笙乐团《打虎上山》富有变化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奔放激越,宛若猛虎冲击山崖、壮士奋勇搏击;笙重奏演绎《鹅銮鼻之春》和谐悠美,富有诗意的旋律诉说着小岛鹅銮鼻柔媚春光轻抚大地、略带甜意的微风迎面吹来,架起两岸“连心桥”,携手朝美好一同奔去。
深学笃行 “厦门实践”
2024年3月29日上午,作为中国民族音乐周(2024·厦门)四大板块之一的“生态文明”“以人民为中心”主题实践研学在厦门筼筜故事馆、筼筜书院和深田社区展开。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带队,厦门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廖华生陪同,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春梅,党委统战部部长王磊,民乐系主任章红艳,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鼓浪屿钢琴学校校长李昕,指挥系党总支书记陈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亚辉,民乐系副主任胡瑜,思政部副主任于竞游,以及声乐歌剧系教授、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等27名师生参加研学。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在筼筜故事馆,研学师生亲身感受筼筜湖的蝶变,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20世纪70年代,厦门岛大部分污水直接排入筼筜湖内,导致湖水发黑变臭,污染严重。1988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主持召开筼筜湖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为筼筜湖全面有效治理提供根本遵循。多年来,厦门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20字方针”,将“一张蓝图绘到底”,昨日“臭水湖”业已转变为“城市会客厅”和“城市绿肺”。筼筜湖蝶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筼筜书院是厦门第一座现代书院。筼筜书院以“旧学商量、新知培养”为办院理念,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办学主旨,定期举办“海峡两岸国学论坛”等相关活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平台。
中央音乐学院干部师生也将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肩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为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贡献央音力量。
在廖华生副市长的陪同下,研学师生来到厦门市思明区深田社区文史馆、政治生活馆实地参观学习。深田社区人文底蕴丰厚,是见证厦门历史发展的一处“活标本”。该社区改造建成的文史馆和政治生活馆,传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社区居住生活时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史馆,师生通过系统了解深田的历史发展与变迁,进一步感悟“传承深田精神、深耕爱国之田、筑牢图强之路”的深田愿景。在政治生活馆,师生观看了视频短片《远亲不如近邻》,实地学习“近邻党建”工作模式,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与居民深厚的邻里情。在这里,面向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委书记于红梅领誓,带领全体参观学习的党员师生,重温入党誓词,感受入党初心,接受党性洗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通过此次“沉浸式”“现场式”主题实践研学,中央音乐学院参加实践研学的干部师生深受教育。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央音乐学院将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特色,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中,努力打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高地,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美育人 启智润心
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学艺术中的瑰宝,传承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关键是教育,而教育的未来在一代代青少年学生身上,“中国民族音乐进校园”是本届中国民族音乐周重要内容之一。3月26日至31日,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带队,学校共有20位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先后走进厦门市音乐学校、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市蔡塘学校等4所学校,共开展8场民族器乐学习大师课,通过现场演奏、讲解示范、互动交流的方式,为厦门市中小学师生讲解了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相关知识及演奏方法,让广大师生零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艺术魅力,通过音乐这一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青少年心灵。
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
在厦门市海沧延奎实验小学,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洪军,厦门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处长陈哲新,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局长孙明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校长李昕等出席本场“中国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活动前,海沧延奎实验小学校长杜紫红介绍了学校海娃民乐团建设及发展情况。
在观看海娃民乐团演奏《丝绸之路》后,于红梅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神所在,而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元素之一。八千多年前的贾湖古笛印证了中国人对于音乐的追求与热爱,中国民族音乐穿越数千年,今天在你我手中传承,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相信中国民族音乐一定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在面对面授课指导中,于红梅从演奏技法、情感表现及音乐性等各个方面对乐团学生进行了悉心指导。她深情寄语海沧延奎实验小学海娃民乐团的小乐手们,希望同学们以悠久博大的民族音乐为傲,以弘扬民族音乐为己任,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5位青年教师闫国威、于源春、胡穆楠、尹飞、王一分声部为海娃民乐团的同学们进行了示范讲解。
厦门市音乐学校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党总支书记陈冰教授、民乐系于源春、孙凰、杨雪、闫国威、范临风、王一、张维维、程皓如、刘音璇等教师先后来到厦门市音乐学校五通校区,为各专业师生讲授了四场精彩纷呈的大师课;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薛冰倩、向钟毓、邰一笑、张艺馨等研究生走进厦门市音乐学校鼓浪屿校区,分专业为学生授课。在授课中,陈冰教授从乐队中指挥的作用、指挥与乐手的关系讲起,强调指挥在乐队中的“灵魂”作用。她带领乐手逐句排练《激情的回忆》,从乐器的音色特点、不同乐器间的配合,以及对于作品意义的理解,分声部帮助学生们打磨作品,指导学生在学会演奏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韵律美。
厦门双十中学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于源春、王颖、邸琳、程皓如、冯天石等5位教师来到厦门双十中学,为学校民乐团的同学们授课指导。
厦门市蔡塘学校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薛冰倩、向钟毓、邰一笑等3位同学到厦门市蔡塘学校,为蔡塘学校民族乐团的相关专业同学进行专业授课。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心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精神,走进中小学校园,为青少年学生厚植民族音乐自信之根,传承中华文明之魂。本届中国民族音乐周中持续深入开展“中国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正是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代生命力找准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用音乐艺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文艺为民 绽放繁花
六天的民族音乐周完满地落下帷幕。六天的时间并不长,在这紧凑的时间里,我们的活动紧锣密鼓,我们的气势如火如荼,我们携手全力以赴。音乐会精彩纷呈,视听盛宴展现文化传承新风姿;进校园落地生根,春风化雨,传递文脉精神新风貌;学术活动群英荟萃,百家争鸣,共铸创新发展新高度;实践研学用心用情,深学细悟,接力文明底蕴新活力。
六天的时间也很长,经历了长久的酝酿,浸润了鹭岛的音乐血液。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滋养了百姓的心田,思接千载,历史文脉在民族音乐的熠熠生辉下绽放出千古风韵之光芒,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此次音乐周,中央音乐学院自觉担负赓续传统音乐文化的使命,充分发挥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和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引领作用,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民乐人的新担当、新作为、新风貌,集中呈现了学校民乐创作、表演、教学综合实力。学校派出强大阵容,集结二百余位具有影响力的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凝聚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国乐团、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等十大乐团(合唱团)齐聚厦门、共奏华章,是中央音乐学院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迈向新高度,全方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生动实践。
此次音乐周,我们全面探索高质高效传播弘扬中国民族音乐的新形式、新思路、新举措,吹响了“凝聚两岸力量、共话民乐未来”的集结号!海峡两岸不同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厦门、全国十一所音乐学院民乐系领军人凝聚共识,在中央音乐学院强大的号召力下,完成了一次促进民乐交流、共谋民乐发展的盛会。
此次音乐周,我们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传承创新、传播弘扬,以乐为媒,凝聚共同文化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音乐成为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文化载体,以新的文化使命,坚定的文化自信,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此次音乐周,在人民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强烈共鸣。不论是音乐会的观众,抑或进校园的每一位亲历者,都是此次民族音乐周成功的关键所在。究竟是何种纽带连接着中国民族音乐与广大人民群众?变的始终是时代,不变的却是时代与文化的对位,在变与不变之间,永恒亘古的是“跨越千年,朱子余音犹在”,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在这个重要年份,中国民族音乐周的成功举办,承载了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民族音乐周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人民性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艺为民”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活动举办的历史自觉完美融合,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细照笃行。在与厦门市人民政府的携手同行中,将传统文化的甘甜通过音乐浸入时代,浸入人心;在提升满足广大厦门人民群众新时代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不断践行以乐润心、以乐启智、以乐铸魂的根本任务,为厦门文化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民族音乐周的举办是为了传承,更是为了弘扬,扬传统文化浸润少年成长之路,扬民族音乐拨亮文艺惠民之心,扬生动实践启迪艺术为民之举,扬校地合作筑牢文化发展之力。今天,我们将民族音乐的种子深植鹭岛,待他日,繁花正茂;今天,我们将传统文化织成风帆,携迢迢过往,迈向更广远的前方!
活动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央视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音乐频道、央视综艺频道、人民音乐、中国教育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新京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厦门电视台、福建日报、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等20 余家权威重要媒体对本届中国民族音乐周(2024·厦门)系列活动进行了报道。
相关媒体报道请点击查看https://zhuanti.ccom.edu.cn/zgmzyyz/index.htm
供稿:党委宣传部、思政部、民乐系
文字统筹:刘晓倩
文:刘晓倩、林梓琦、于竞游、李文博、董晓敏
图片统筹:邸思木雅
图:杨泽銮、陈明、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等
责任编辑: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