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师生音乐会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桥儿沟旧址大教堂唱响。此次音乐会是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音乐节系列演出之一,由中央音乐学院和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主办,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承办,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党总支策划。
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28名优秀师生在声乐歌剧系党总支副书记陈冰副教授、声乐教研室主任黑海涛教授、声乐歌剧系学生党支部书记魏宇红等老师的带领下,带来了一场“致敬延安 情系鲁艺”的精彩音乐会。延安市老干部代表、市直各部门相关领导、部队官兵、中小学生代表、红领巾讲解员、鲁艺文化园区干部职工、鲁艺旧址附近的村民200余人观看了演出。
音乐会紧扣本次音乐节主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鲁艺精神,讴歌伟大时代,繁荣延安文化建设,促进新时期艺术事业发展。音乐会曲目设计选择了反映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首经典歌曲,反映了军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海外游子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精神面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是在鲁艺旧址的大教堂举行,这是这座教堂时隔74年(延安鲁艺1945年迁往东北)以来的首次演出。这栋建筑历经风雨战火,墙体剥蚀,铺地灰色的青砖坑坑洼洼变成黄土色,然而当嘹亮的歌声灌满整个厅堂、在红色的横幅中激荡,庄严神圣的革命情怀油然而生,让人立时热泪盈眶。
音乐会开场是男中音独唱《回延安》(作词:陈宜、陈克正,作曲:彦克,演唱者:陈思宇,钢琴艺术指导:陈曦),著名军旅作曲家彦克在鲁艺学习过,他1971年作曲的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陕北民间音乐风格,以一个老战士时隔30年重回延安的角度,追怀当年战斗岁月,表达继续发扬延安精神阔步向前的豪情。以这首歌曲作为音乐会的开场,契合了本次活动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延安鲁艺的重要传承单位,重回延安在旧校址演出,可以说是一次寻根的演出,令人感慨。
第二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延安鲁艺教师艾青作词反映抗战的《我爱这土地》,歌曲有多个作曲家为之作曲,著名作曲家陆在易2001年作曲的这个版本旋律深沉宽广、气息悠长,钢琴声部写作精巧,充分表达了歌词的内涵和意象,2002年获得金钟奖。优秀的青年女中音歌唱家石琳老师和钢琴艺术指导李穆老师合作默契,将此曲情感起伏变化表达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第三首《南泥湾》由女高音黄薇、余先垚、陈哓鸥、袁泽,女中音孙爽、金奇、刘晓悦、刘思恩组成的女声小合唱表演,陈冰指挥,杨若辰钢琴伴奏。这首1943年诞生在鲁艺的著名歌曲由鲁艺戏剧系贺敬之作词、音乐系马可作曲, 此次演出以女生小合唱的形式呈现,熟悉的旋律令人亲切,而合唱的编配又让人耳目一新。
第四首是蒲飞鸰老师演唱的创作于1979年的《绒花》(作词刘国富、田农,作曲王酩),钢琴艺术指导陈曦。作品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历经40年的岁月仍然焕发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在深情优美《绒花》之后是第五首是由著名作曲家、鲁艺教师贺绿汀作词作曲的《游击队之歌》,陈冰指挥由男高音任俊笙、王恰璇、邢天阳和男中音王珠峰、陈思宇表演的组成的男声小合唱,和钢琴艺术指导杨若辰共同表演,铿锵有力的音调旋律让人观众不由自主跟着演唱。
之后是1945年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白毛女》三个选曲:《十里风雪》(王珠峰演唱)《北风吹》(陈晓鸥演唱)、《扎红头绳》(陈晓鸥、王珠峰演唱,钢琴艺术指导李穆)。这部扎根中国大地的革命经典歌剧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70余年前正是在这个教堂内排练,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首演的。今天能站在这个舞台上再次唱响《白毛女》意义非凡。
第九首是由旅德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许昌老师演唱《我的祖国妈妈》(作词梁上泉,作曲施光南,钢琴艺术指导陈曦)。这首作品由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创作于1979年,表达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百废俱兴,大批海外漂泊的华人渴望着回国奉献出自己力量的深情。许昌老师多年来活跃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刚刚回国作为新入职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演唱这样一首歌曲尤其声情并茂,让人感动。
第十首是混声合唱《五月的鲜花》,指挥陈冰,钢琴艺术指导杨若辰。这首优秀的作品1935年由诗人光未然作词、阎述诗作曲,塑造的是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代清醒了的有志青年为抗战呼喊奋起的群体形象。
第十一首混声合唱《映山红》(陆柱国作词,傅庚辰作曲,钢琴艺术指导杨若辰)指挥陈冰。作品创作于1973年,是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自创作以来就成为音乐会中常演的经典曲目,那深情优美的旋律总是让人深深为之感动。而混声合唱的表演形式带给人更丰富的艺术体验。
第十二首是袁晨星老师演唱的《共和国之恋》(刘毅然作词,刘为光作曲,钢琴艺术指导李穆老师)是创作于1988年,讴歌了为了建设新中国的科学家崇高的爱国情怀。
第十三首《延安颂》的作词莫耶和作曲郑律成均为鲁艺早期学员,这首抗战歌曲是他们在鲁艺学习时的1938年4月创作,一经首演就迅速流传全国,多少热血青年正是唱着这首歌奔赴延安,投入到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中。当代优秀的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传越老师和钢琴艺术指导陈曦老师完美的演绎了此曲。
第十四首混声合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钢琴伴奏杨若辰),可说是反映革命反映延安影响最大的歌曲之一,1971年由李若冰、关鹤岩、徐锁、冯富宽作词,刘烽作曲,作品取材于抗战时期的陕甘民歌,旋律优美、风格浓郁,当快板段落唱起时全场观众自发和着乐曲节拍鼓掌合唱,把音乐会气氛推向高潮。
最后是全体师生的混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钢琴伴奏杨若辰。主持人李舒逸宣布音乐会结束后,全体演员和观众集体起立合唱《歌唱祖国》。
声乐歌剧系党总支副书记陈冰表示,这次活动也是声乐歌剧系党总支的活动,声歌系去年入职很多新老师,为教师团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次演出老师们担纲独唱部分,对青年教师而言既是传播、传承红色经典音乐,自身受到了教育,对同学们更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党总支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有意义的演出,他们有的是独唱、二重唱、合唱,还有钢琴伴奏,从排练到演出完成,所有人都有自己专业的发挥,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教育。
音乐会会后,参加演出的同学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这是第一次来延安,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来感受鲁艺的音乐前辈们工作战斗的地方,把我们专业知识展现给延安的人民群众非常开心。《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都是来自群众的优秀音乐作品,我们还要学习演唱更多的红色歌曲、群众歌曲,为人民群众服务。
观众中一位87岁高龄的老干部说:“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嘹亮、动听、悦耳、感人肺腑的歌声使我终生难忘。你们今天回延安来,歌颂延安、歌颂祖国,为我们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你们应有的贡献,你们演出的《白毛女》我落泪了。”老人一度哽咽,他说“我们这代人,回顾历史,以苦为乐,回顾历史,以艰苦奋斗为荣。你们今天在延安的演出赞颂了我们国家各方面事业的大发展,非常好非常好。习主席讲文化艺术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有时代气息。我们要歌颂过去,要传承艰苦奋斗的历史,我们更要向前看,我们祖国要一天比一天强。希望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经常回延安来看看”。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隔七十七周年,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师生们怀着感恩的心回到这个80年前中央音乐学院出发的地方,举办这场专题音乐会来纪念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重温历史,团结一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