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党建专题网 -> 信息动态 -> 正文
《瞭望》 | 国内外音乐人才向往的学府是怎样的?——专访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
2021-10-21 09:34:00

  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

  一个艺术大国对人类的贡献是以作品说话。西方音乐作品在我国不断上演,而国外主动演奏我们作品的情况还远远不够普遍,这需要我们努力去争夺世界舞台,获得发声权,推动中国音乐艺术在国际取得更大影响力。

  智能时代,我们要与科技发展进步同行同向,运用交叉学科优势激发创作出具有智能技术、时代气息和广泛社会应用价值的新音乐。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欧露

  她稳坐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头把交椅,是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还是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凭借出色的办学实力,她培养了数万名优秀音乐人才,大多数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表演艺术家、文化艺术机构的领导和业务骨干。钢琴演奏家郎朗、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作曲家谭盾、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等皆是她校友。

  她矢志把中国音乐艺术推向世界舞台中央。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心巨型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的巨幅海报就是她的交响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

  她紧追智能时代脉搏,在全国率先探索、布局“音乐+人工智能”,创建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和对应学科。开发的一款作曲软件30秒就能创作一首乐曲,业内谓之“全世界最前沿”。

  她就是中央音乐学院,国内外无数音乐人向往的圣殿。《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他表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专业音乐教育水平和实力与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在世界的地位尚存差距,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应扎根中国大地,在与国家发展是不是相适应、相匹配中找差距,立目标,办一流大学。

 

 

  立德树人,以音乐启智润心

 

  《瞭望》:中央音乐学院在国家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俞峰:中央音乐学院在国家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音乐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又要带动文化艺术勇攀高峰、影响世界,还要服务党的治国理政、国家社会发展和老百姓艺术需求。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中央音乐学院1949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名成立,由当时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重庆国立音乐院、华北大学三部音乐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合并组建。70多年风雨兼程,中央音乐学院人才辈出,创作了一批耳熟能详的音乐精品,如《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校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以及教育方针、文艺方针,提出的总思想是,全体师生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能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音乐人才。

  《瞭望》:“十三五”期间,你们推出哪些育人新举措?

  俞峰:我们将课堂教学作为第一主阵地,提出“课比天大”,让所有专业老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体责任者。从附小生到博士生全部实行导师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业务负责,还要对学生思想品德负责。学生德育表现直接和老师晋升和考评相结合。围绕立德树人,我们还推进一系列改革,包括打破以往用人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推进职级制改革,还包括全面打通附中、附小和大学,实现大中小学一体化育才。连续几年,中央音乐学院招生几乎零投诉。上一期“双一流”建设中,我们的本科评估获得A+成绩。

  《瞭望》:用音乐服务国家社会建设,你们有哪些新探索?

  俞峰:我们在全国首创音乐党课,由我担任主讲、指挥,带领学校交响乐团、合唱团及优秀歌唱家,以边讲边演的方式,辅以音乐历史纪录片段,融合交响音乐、声乐、合唱等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深入浅出地阐释音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中发挥的作用,让学员们在音乐和歌声中感受党史、了解党史、理解党史,用艺术方式激励学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建党百年之际,由中央音乐学院牵头、以全国11所音乐类院校为主体、百所高校共同参与的教育部“音乐党史”系列活动,已开展1000余场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

  我们还通过艺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提升地方美育教育水平。受中央文明办委托,我们近年来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探索实施了“新时代宣讲师”计划,目前已在全国多地设立试点,在思想、艺术、文化上为当地群众提供精神营养。

  我们选拔了一批优秀毕业生深入基层,深入青海、宁夏、延安、志丹、吕梁、宁波、日喀则、兰考等地农村,扎扎实实下去,不是走过场,很多老师在试点地一待就是一年。我们要以这种方式让年轻人扎根基层锻炼,传播党的思想和艺术。

  为贯彻落实两次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精神和党的文艺方针,我们创立延安5.23艺术节、延安10.15艺术节。去年延安5.23艺术节时,我们携手全国近300所艺术院校及十大交响乐团在“云端”集结,开启“美育云端课堂”,被誉为全球最大的云端艺术节美育课堂,全网点击量达5.6亿次。

 

 

  自力更生,在世界舞台竞争与发声

 

  《瞭望》:“十四五”期间,你们有哪些新目标?

  俞峰:我们提出“四出”目标——出思想、出人才、出作品、出效益。即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指导,提出未来创作的方向和理论,培养核心音乐人才,创作高峰音乐作品,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为此,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衡量我们的艺术作品,努力发展新时代艺术,引领与创新具有时代精神的创作与表演新潮流,贡献与服务国家。

  最重要的一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我们要努力实现文化自信,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成一体的中国特色的中央音乐学院专业音乐教育体系。

  《瞭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成一体,为什么提这三个要求?

  俞峰:中国人的事情要靠自己,唯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长久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文化自信的要求。中央音乐学院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培养了很多人才,特别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部件”——师资队伍。未来我们要努力形成一套服务国家、国际先进的中央音乐学院专业音乐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瞭望》:现在走到哪一步了,有哪些举措和亮点?

  俞峰:从出思想来说,未来音乐创作方向是什么?中国民族器乐怎么发展?都要我们思考。中国艺术重写意,追求一叶一世界,可以无限大、无限小,以人心为尺度,以精神追求为境界;中国人思维有创造性,只不过在实证科学阶段显得好像落后了;中国艺术传统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一定物质基础具备后,中国式思维在艺术和精神领域又凸显了先进性。因此,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等待我们挖掘。我们现在就设置了全校性课题,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继承和融合发展。

  从出作品来说,一个艺术大国对人类的贡献是以作品说话。西方音乐作品在我国不断上演,而国外主动演奏我们作品的情况还远远不够普遍,这需要我们努力去争夺世界舞台,获得发声权,推动中国音乐艺术在国际取得更大影响力。

  我们把二胡、笛子、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推向并列入美国极负盛名的一流文理学院巴德学院的学位体系。在著名钢琴品牌施坦威纽约曼哈顿中心设置中国民族器乐教室,打造中央音乐学院首个海外民族音乐教学点;还不断在国际舞台发声。连续三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新作品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首演,成功进行商业演出,票房非常抢手。观众为来自中国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创作能力和水平感到惊讶,我们也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艺术创作的先进。近年来,世界舞台上不断出现中央音乐学院学子的身影。如2019年管弦系本科二年级学生曾韵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圆号比赛中勇夺第一,获得历史性突破。

  我相信,经过几代人努力,中国民族文化特别是音乐创作,在世界上会越来越有影响。

 

  中央音乐学院校园   中央音乐学院供图

 

 

  智能时代,真正的艺术更具价值

 

  《瞭望》:2019年中央音乐学院创建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是出于什么考虑?

  俞峰:我们的世界包括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延伸开来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再往下是科学与艺术。科学是探索世界、改造世界;艺术是感知、体会世界。二者密不可分。

  当今人工智能已成科技竞争的主战场,而智能时代到来,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巨大舞台,也提供了全新“乐器”。我们应当与世界科技、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同步,实现音乐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我们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学校原有音乐科技基础,创新提出音乐和人工智能融合,创建了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并于2019年成立“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学科”,与一批全国顶尖人工智能专家合作。

  作为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这一新学科已成功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这也是学校继2017年入选“双一流”、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和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双A+、“双一流”学科首期建设成果“显著”后学科建设的又一次新突破,标志着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人工智能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

  在预防医学影响下,我们通过这一学科建设又找到新突破点,那就是研究音乐的治疗功能。据文献记载,几千年来,音乐在中国都有治疗功能。乐的繁体字“樂”加上草字头就是“藥”(药)字。从远古时代很多原始崇拜仪式用音乐完成,到现代催眠、冥想都用到音乐,说明音乐对人的情绪和情感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能发生作用,作用到底有多大,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我们要通过脑科学和音乐人工智能对此展开研究。我们马上要成立脑科学音乐治疗中心,结合脑科学、音乐治疗和人工智能探究和解决睡眠问题,这是有望突破的。

  《瞭望》:有声音认为,智能时代到来会冲击艺术创作。你怎么看?

  俞峰:我认为不会。目前智能还是由人设置。艺术更多是人的心灵的东西。所以,人工智能参与艺术创作可能会淘汰一些水平不高的所谓艺术,而让真正的艺术更具价值。智能时代,我们要与科技发展进步同行同向,运用交叉学科优势激发创作出具有智能技术、时代气息和广泛社会应用价值的新音乐,探索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当代音乐艺术。

 

作者: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1-10-29 14:06:55

相关附件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