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党建专题网 -> 信息动态 -> 正文
致敬系列——“央音向党”音乐会成功上演

  2021年6月1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201厅,由我校研究生部与音乐学系主办,音乐艺术管理专业承办的“致敬系列——央音向党”音乐会成功上演。本场音乐会为《艺“述”百年 》研究生艺术实践讲座音乐会的首场演出,音乐会以中央音乐学院校史为脉络结合党史故事,致敬央音精神,献礼建党百年。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及学校各系领导老师所共同录制的祝福视频惊喜亮相音乐会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音乐会首先由音乐学系主任安平教授进行开场致辞,介绍《艺“述”百年》研究生艺术实践讲座音乐会的系列主题。在庆祝建党 100 周年之际,《艺“述”百年》系列讲座音乐会通过构建讲、演结合的创新形式为党而抒怀,使学生在听、说、写、做、演、看的过程中了解音乐在党的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坚定跟党走”的思想风貌,通过“致敬”“献礼”“展望”三个系列篇章共 12 场音乐会,展示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成果,为进一步谋划卓越研究生教育继续奋斗。

  本场音乐会作为《艺“述”百年 》系列的首场演出,着力体现“党史中的中央音乐学院”主题。音乐会特邀音乐学系教授蒲方老师作为主讲人,蒲方老师以她50余年的在校学习工作经历和对学校的深厚情感,倾情讲述,引领大家感受我们这所音乐学府的精神和底蕴。蒲方老师提到“中央音乐学院的成长从来没有离开过党的领导、党的支持及国家的栽培。”这正是本场音乐会主题的核心体现。

  音乐会以中央音乐学院建校历史为线,以展现我校作曲家们的经典作品为主,以在校同学们的精彩演绎为呈现方式,构成一场“央音向党”致敬音乐会。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初见

 

  音乐会第一个板块“初见”展现建国阶段,中央音乐学院的建校始末与建校初期的发展。中央音乐学院建校时期正值新中国刚刚成立,在重重困难前,在创建一个新型的高等音乐学府,为创建中国新音乐的崇高目的下,全校师生凝聚在一起,艰苦创业,胜利完成了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初见”板块的曲目首先选择了钢琴独奏曲《翻身的日子》,由钢琴系研二学生王珏同学呈现。蒲方老师介绍,此曲原本是朱践耳先生为50年代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创作的民乐合奏作品,60年代钢琴系毕业生储望华先生留校后将其改编为钢琴作品,与另一首《解放区的天》一起发表,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佳作。这部作品的开场,将观众们带入到初建国、建校时的欢欣时刻。

  板块的第二首曲目选择了刘文金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期间于1960年创作的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由民乐系研二学生高白演奏,作曲系大三学生李子傲钢琴伴奏。此曲形象地描写了三门峡水库工地劳动人民的生活实景,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积极乐观的态度。体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党的文艺方针:音乐作品要以反映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为首要目的。

 

 

  时代的呼吸

 

  音乐会第二个板块“时代的呼吸”,展现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下的学院创作与学术研究。此时期的中央音乐学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经过艰苦创业和调整建设,集中了一批优秀教师,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揭开了现代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新篇章。蒲方老师讲到:“我们要有自己的教材,要有自己的作品,要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我们的老师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和创作进行了大力的推广。”

  “时代的呼吸”板块选择了由杜鸣心先生作曲、 方岽清改编的二胡、大提琴二重奏《万泉河水清又清》,由我校民乐系研三学生郭婵木子、管弦系研一学生李中泽演奏,管弦系研一学生潘丰岚伴奏。此曲原本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一首配歌。而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取得广泛社会影响的、以现代革命题材创作的大型芭蕾舞剧,作品向舞剧民族化又迈进了一大步,其中民族民间音调与交响性发展手法的运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板块的第二首曲目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由我校钢琴系研二学生王珏、作曲系研二学生郭海萌演奏。非常荣幸的是,本场音乐会得到了《黄河》钢琴协奏曲改编者之一储望华先生的关注,先生为此特意留言介绍此曲的诞生过程,音乐会现场蒲方老师将留言完整转达至全场观众。

 

 

  再声

 

  音乐会第三个板块"再声”描绘了中央音乐学院在改革开放时期一片欣欣向荣、全校师生奋发图强的景象。板块选取了两部改革开放时期新潮音乐的代表作品。蒲方老师讲到:“所谓的新潮,并不是指完全新的东西,是作曲家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发现在民间还有很多未发掘的音乐元素,他们把这些东西用笔呈现出来。”

  “再声”板块的第一首曲目为小提琴协奏曲《山之女》,由管弦系研一学生王温迪演奏、作曲系大三学生李子傲伴奏,此曲是当代作曲家瞿小松的代表作之一,它的立意与形态表露出当时中国“新潮音乐”的典型风格与特点。1983年瞿小松以《山之女》获得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比赛冠军。

  板块第二首曲目为《风·雅·颂》第三乐章,由管弦系研一同学龚雨露、王思瑜,大四学生苏唱、王哲风共同演绎。《风·雅·颂》是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作曲系学生谭盾于1982年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作品,获得了国际韦伯室内乐作曲比赛二等奖,开创了我国器乐作品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先河,也是此时期“新潮”作品的代表。

 

 

  乐响未来

 

  音乐会第四板块“乐响未来”,着力体现新时代中央音乐学院为党和国家发展建设所贡献的一份力量。蒲方老师讲到:“进入21世纪以后,中央音乐学院更是日新月异,发展进步。”此版块选取了两位在校新锐作曲家的作品,以表现当代青年央音学子肩负起历史使命,用心中的音乐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乐响未来” 版块第一首作品是由民乐系研一学生张维本创作的《第二竹笛四重奏》,由指挥系大二学生刘骞毅雨指挥,民乐系研一学生王毕君、大四同学向钟毓、鲍一凡、大一学生姜洋洋首演。此曲描绘了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困难景象,赞美了全国人民奋力抗争的精神。

  版块第二首作品为民乐系二胡与作曲双专业学生陈宇晟所创作的《地图腾Ⅱ:黄土地》,由优秀学生乐团——回声当代乐团进行演绎,此曲歌颂了默默无闻的“治沙英雄”百折不挠的精神。

  由陆柱国作词、傅庚辰作曲,我校作曲系研一学生刘豫徽编创的《再唱映山红》压轴登场,音乐会在温暖的乐声与现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中缓缓落下帷幕。

  在本场音乐会中,蒲方老师动情的讲解与所有演奏员们的精湛演出,为我们再现了中央音乐学院在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下的成长脉络,唤起了观众爱党、爱国、爱校的热情,线上直播的实时在线人数突破四千人。

  演出最后,音乐会主讲人蒲方老师、音乐学系主任安平老师、音乐学系党总支书记吴晓萍老师、音乐学系副系主任潘澜老师、研究生部主任刘琦老师、致敬系列指导教师钱亿松老师与演奏员、策划团队进行合影留念,本场音乐会圆满落幕。

 

 

 

  鸣谢:中央音乐学院档案馆(校史馆)馆长 宋学军

作者:   来源:音乐学系   发布日期:2021-06-18 17:06:35

相关附件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