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党建专题网 -> 信息动态 -> 正文
传承红色经典 赓续红色血脉丨指挥系党总支党史学习教育系列——红色经典《黄河》进教材进课堂 课程思政育新人
为了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持续推进红色经典教材进课堂,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使青年学子在学习中立德铸魂、坚定信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指挥系党总支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教授举办了《黄河》公开音乐党课。指挥系师生、中国音乐家协会指挥学会部分在京会员,学院思政部及人文学部部分老师参加了党课学习。

  党课开始,俞峰校长带领大家纵观历史,详细回顾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二十世纪初期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与时代背景,横向梳理了同时期文艺思潮、文艺著作之相互影响,帮助大家从更深层次理解作品,从而解读作品内涵。

  冼星海《黄河》手稿,收藏于延安冼星海故居

  俞峰校长高度评价了《黄河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他指出,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是文化的高地,开创了艺术的新天地,延安养育了红军,养育了人民。在延安诞生了以《黄河大合唱》为代表的一系列令后人高山仰止的伟大艺术精品,充分体现了时代艺术家们的业务能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结合,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升华。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1905.06.13—1945.10.30.),中共党员,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1926年,进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

  1928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

  1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45年10月30日,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

  冼星海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开拓了中国现代革命音乐的新局面,还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不朽名作,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敌救国的精神武器。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分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个部分,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

  俞峰校长重点讲解了《黄河大合唱》中《黄河之水天上来》,从语气、呼吸、节奏、段落、意境等各方面,详细解读朗诵、琵琶(三弦)与乐队之间的丝丝相扣,浑然天成。并且饱含深情的反复为大家朗诵《黄河怨》歌词,讲解歌词的递进关系,帮助大家洞悉咏叹调的深刻艺术内涵,具体分析表现一位母亲绝望的内心独白和控诉的戏剧张力,并与声歌系教师宋元明老师一起为大家进行了现场演示。最后,俞峰校长讲解了《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内在联系,并激情澎湃地与钢琴系黄若愚老师共同演绎了协奏曲的困难片段,按乐章讲解了音乐处理及指挥法技术。感人至深的音乐,层层迭起,酣畅淋漓,极具艺术感染力。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心潮澎湃,深深被音乐的魅力所折服。

  通过此次声情并茂的音乐党课,指挥系党总支把握课程思政概念,把红色经典教材《黄河大合唱》带进主科公开教学课堂,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把指挥主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将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主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相信这堂生动的音乐党课,必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深远影响,让不朽的黄河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   来源:指挥系   发布日期:2021-06-18 17:18:04

相关附件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