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伟大号召,更好地承担文艺工作者培根铸魂的音乐使命,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党总支于6月13至15日,率党员师生赴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培训基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走进临沂,不忘初心”党性教育活动。随队参加培训的还有院党委机关党总支部分党员及积极分子。
此次培训活动,得到了院党委及党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之际,院党委组织全院各支部进行重要的党建工作,其中“一支部一亮点、一党员一旗帜”的创新实践项目,得到院系各党总支部的积极响应。作曲系党总支委托教师党支部牵头,以“提升党员凝聚力、谱写时代新乐章“为题,申报了该项目。作为该项目的特色活动之一,作曲系党总支书记陈泳钢教授、教师党支部书记董立强教授及本硕学生支部书记刘丽丽老师,偕同作曲系刘思军教授、胡银岳副教授、白金老师,本、硕、博各年级段的部分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学院党委机关党总支部分党员,共计27人,组建了作曲系党总支和院党委机关党总支两个“2019党性教育培训班”,于6月13至15日,在中共临沂市委党校的协助下,赴山东临沂地区进行学习,高质量地完成了此次培训活动。
山东临沂,位于山东沂蒙山区,是共和国早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片红土地上,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当地老百姓有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共产党的淳朴民风,红色的革命基因传承于民间,许多感人的事迹在家族中传播。中共临沂市委党校举办的党员培训教学,以办学严谨、内容丰实、真切感人闻名于世。此次党性教育培训学习,针对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的专业特点和作曲系总支部“亮点”项目计划,党校为学员们周密规划、精心安排,选取了三个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其中有两个革命战争年代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一个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此外,党校还为师生安排了民歌、民间音乐采风活动,为后期作曲系党员师生完成“亮点”项目的成果展示部分打下良好基础。
6月13日,临沂党校为作曲系师生安排了第一站——临沂市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进行学习,并一同观看教育纪录片《英雄大青山》。通过学习,大家了解到在1941年大青山突围战中的许多革命烈士,特别是辛锐和她丈夫陈明为了新中国献出年轻生命的英雄事迹。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大青山突围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历史重要意义。在这场战役中,指挥人员勇于担当,年轻的战士们舍生忘死。为抵抗日军的入侵,正值青春年华的革命伴侣在战火中永别。这一切都是红色沂蒙精神的最高诠释。
结束了纪念馆的学习后,大家又来到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费县白石屋村。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共产党员接受党性教育的重要教学点。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倾听了山东民歌传承人的现场演唱,并对传承人进行了专访。据传承人介绍,当年,这座小村便是依山傍势,错落有致,四面绿树浓荫,山石林立,村前小桥流水,山路弯弯,西面是海拔1000多米的天然屏障“望海楼”,显得极为隐蔽、幽静。就是在这种隐蔽而幽静的环境中,年轻的抗大文工团团员创作了著名的《沂蒙山小调》,也正是借助着这种天然的地理环境,《大众日报》的地下印刷点源源不断地向外界传播着党的重要指示和抗战胜利的消息。通过学习,大家还了解到,当地的老百姓们对《沂蒙山小调》拥有着特殊的情感,这首民歌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融入骨血的传承以及对革命人的歌颂。大家在齐唱《沂蒙山小调》的歌声中,结束了采访并真切感受到产生在革命老区这片热土上的音乐所带给人们的震撼与鼓舞。
离开白石屋村后,大家又来到了临沂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在这里,一个崭新的、发展中的临沂跃入大家的眼帘。馆内有环型“水幕”长廊,头顶是蓝天白云,“河两岸”是规划中的建筑模型,顺着“河面”前行,就能看到按照一定比例搭建起来的电视塔、帆船楼等建筑。规划馆中的展览通过展板、模型、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展现"大美临沂",打造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文化宣传于一体的城市新亮点。作为革命老区和我党重要革命根据地,临沂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这个有着红色革命精神的地方,创造出怎样的奇迹都是必然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临沂未来的发展一定越来越美好。
傍晚,党校安排大家观看影片《沂蒙六姐妹》,在看到影片中沂蒙山女人们奋勇支前的壮举时,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感到震撼。她们宁可苦着自己的孩子,用家中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粮食烙成煎饼支援前线;她们为了多做一双军鞋,忍着腿部的疼痛咬牙搓麻绳;她们顶着枪林弹雨,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抬伤员;她们用身体当桥墩,将门板扛于肩头,搭起了一座“女子火线桥”。大家深深体会到“沂蒙六姐妹”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六个人,而是代表着所有沂蒙女性,代表着所有沂蒙人,代表着沂蒙人的红色沂蒙精神。
14日,大家出发前往沂南县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接受先进性教育,聆听红嫂革命事迹报告。沂蒙红嫂纪念馆坐落于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是在古村民宅的基础上打造的,基本上保留了当时沂蒙山区抗战时期的风貌。其中陈列着绝大多数发生在鲁中、鲁中南地区的“红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做出的无私奉献的英勇事迹。在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中,大家对当时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真实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红嫂革命事迹报告过程中,全场学员鸦雀无声,都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倾听着,听到感人之处,台上台下几度哽咽,深感沂蒙红嫂的伟大。
随后,大家又一同来到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并观看教育纪录片《英雄孟良崮》并进行现场教学总结。讲解员对孟良崮战役的历史背景、产生过程以及具有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全体学员一同瞻仰了孟良崮战役烈士墓碑,并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敬仰与感怀。参观结束之时,作曲系教师支部书记董立强教授更是怀着庄严肃穆的神情挥毫泼墨,书写下“胜利属于沂蒙人民”的敬献题词。
15日,在党校安排下,大家又一同赶赴兰陵县压油沟美丽乡村、精准扶贫教学点进行实地考察及采风活动,先后参观了当地的酒坊、醋坊、香油坊、腌菜坊等多个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小作坊。领略了浓厚的风土人情之后,在当地领导的协助配合下,大家在压油沟的老戏台近距离的欣赏到了产生于距今已有两百年历史的古老剧种——柳琴戏。很多同学发出感叹,这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观看中国地方戏的机会,也同时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在演出结束后,作曲系师生与柳琴戏传唱者进行了座谈。在采访中,了解到柳琴戏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过程。柳琴戏这一古老曲种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个性,在唱腔上,男声腔粗犷豪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女声腔则极为婉转悠扬,在对唱时往往能够做到人物性格、旋律唱腔的对比,加之剧情的丝丝入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像柳琴戏这类民间戏曲音乐可以为作曲系的同学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创作养分,为音乐创作事业提供良好的价值导向作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将进一步整理采风过程中留下的珍贵资料,策划筹备运用包含《沂蒙山小调》和柳琴戏在内的民间音乐元素,以作曲专业所具有的技术特殊性,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作为此次临沂之行的总结汇报。
在兰陵县代村乡村振兴教学点进行参观学习时,学员们了解到代村社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行参观,示范园内花香四溢、空气清新,处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在农作物展厅中,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既有生长在本土的,也有引进外地的农作物品种。在花卉展厅中,各种鲜花争相开放,一片繁荣景象。代村的建设令人振奋,使大家无不赞叹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也不得不再次惊叹革命老区人民的创造力。使得作为年轻人的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逐梦的脚步,更加明白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党员发扬吃苦在先的精神,就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为期三天的临沂之行是短暂的,但收获的成果是丰富的。在临沂党校的精心安排下,无论是作为党员,还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大家都牢牢记住了这次深刻的党性教育,记住了革命先烈为我们铸就的钢铁城墙,记住了每一位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同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师生们深知,音乐创作需要脚踏实地,深入到偏远地区去汲取民间的营养。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音乐作品,才能使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且深刻的感染力,才能使音乐作品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作曲系党总支希望同学们运用自身的专业特点,谱写出歌颂党、赞美英雄、讴歌人民的,具有新时代声音的音乐作品,提升党员凝聚力、谱写时代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