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伟人成长路,感湖湘文化魂
——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党员赴湖南学习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中提出:“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与昔日的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与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
今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大会在京召开, 会上习主席强调: “党内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必须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必须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习总书记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感召之下,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党支部20名党员在书记石海彬、副校长刘美琴、校办主任刘京建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冒雨奔赴湖南,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党员学习实践活动。
10月31日是活动的第一天,我们一行23人冒雨参观了位于湖南宁乡炭子冲的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参观使大家了解了刘少奇同志如何由一名农家子弟成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雨声在侧,寄托了我们对这位党的重要领导人的哀思。继续乘车30分钟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革命圣地——韶山冲。当时,正值雨过天晴,毛主席广场的铜像更显高大英武,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手执书卷,神采奕奕,他在对故园微笑,慈祥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我们肃立在主席像前,高举党旗,怀着激动的心情留下了极其珍贵而且意义非凡的合影。作为党员,我们会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践行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指导,知行合一,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怀着澎湃的心情,向毛主席铜像瞭望的方向而行,我们参观了伟人的故居。沿途我们还看到了主席小时候学习的私塾——南岸私塾;练习游泳的南岸塘;73岁第五次重温故乡之情的下榻处——滴水洞。走在伟人曾经漫步的小路上,仰望终年苍翠的韶山,感怀伟人的成长,我们一行党员深受教育。毛主席那浓重的乡音似又萦绕在耳边:“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11月1日是党员活动的第二天,我们附中党支部23名成员以增强党性原则为己任,再一次冒着中雨攀登了位于衡阳市的有“五岳独秀”美誉的衡山。行至南天门,由于雨大路滑,雾失楼台,我们遥望祝融峰期盼祖国母亲健康长寿!旅途中总有遗憾,虽然未能一览众山小,但是在雨中大家你帮我扶,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深深留在了每个人的记忆之中。团结奋进、凝聚集体力量就是我们附中党员的风采!
11月2日是党员活动的最后一天。记得今年庆祝第30个教师节的时候,习总书记亲赴北师大热情地与该校师生进行交流。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秉承总书记的教诲,我们也要抓紧这次学习机会,认真了解湖湘文化的精髓。头顶蓝天白云,我们漫步湖南大学城,感受开放式校园的魅力:每当莘莘学子们从身旁走过,大家就会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感叹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任重而道远,要上下求索。沿大学城,大家到达了有“千年学府”之称的岳麓书院。它在宋代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思潮的发源地,以复兴儒学为旗帜,又大力汲取融合佛道两家的思想观念,最终使儒学成为了具有高深哲学思想的体系理论。现在的岳麓书院成为了湖南大学文化研究所的人文课堂,历史系和哲学系的学生们在此博览群书、畅游古今。穿过岳麓书院,我们参观了中国古代三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想着杜牧的《山行》,虽无红叶,我们也感受到了秋景和古亭的完美结合。尽管行程紧张,为了再一次在伟人的故乡与他“相见”,我们最后踏上了橘子洲头。面对湘江,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总面积3500平方米的巨型青年毛泽东雕像赫然眼前。我们再一次在塑像前庄严合影,以此表达我们对这位开国领袖的仰慕与崇敬!“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首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是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的毛泽东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位叱咤风云的传奇革命家在青年时期就志存高远,忧国忧民。作为普通的党员,我们应该时刻以领袖为榜样,不断进取,“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三天的湖南之行是短暂的,但是其意义又是深远的:我们在毛主席的家乡又一次坚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心;在湖湘文化的核心之地,又一次感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附中党员集体活动中又一次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回到附中,我们这些党员将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精神风貌坚守在每个人的岗位上,以自己的努力工作作为投入新时期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带动附中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让附中明天更美好!
文/陶恒
让历史烛照现实,让现实告诉未来
--文化课教研室 王琳
曲终人犹见,江上数峰青。2014年10月31日,跟随着附中党总支的步伐,我和附中的各位党员教师踏上了南下的火车,进入了“湖南时间”。11月2日,返程的火车抵达北京。一次红色之旅结束了,一段新的人生感悟才刚刚开始。
这次为期3天的红色之旅,是节奏紧凑的3天,也是收获颇丰的3天;是“韶山文化”得到完美阐释的3天,也是革命精神继续发酵升腾的3天;是附中教师走出校门、走走停停的3天,也是附中党员不断学习切磋、交流感悟的3天。湖南之行不仅仅是与毛主席故居、刘少奇主席故居、橘子洲、岳麓书院的短暂邂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是每一位附中党员的实践行为更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开始,从而由此出发,走向更成熟的节点。
让历史烛照现实。8年抗战,3年内战,终建伟业。这是一条逶迤而峥嵘的寻梦之路,也是一代伟人渴望民族解放、治国安邦的情怀:独立,民主。来到毛主席故居,参观了毛泽东铜像广场,那茅舍散发出一种古朴的气息,那铜像高大矗立,宛如一尊活佛,来往的游客在此鞠躬,以示对伟人的尊敬。主席用他的一生换来了中国亿万人民安定的生活,他舍“小家”为“大家”,强忍着失去六位亲人的剧痛依然为人民撑起了新中国这个“大家”,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来到刘少奇故居,走过了主席纪念馆,这些陈列的物品,留给我们的不止是那些博物馆的图片、屋檐上的瓦片、寒舍内的再朴实不过的农具,真正留给我们的,是主席那朴素的生活习惯、严谨的治国之道和在当时社会形态下那种“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思想作风,主席一生经历无数磨难,却谱写了一代伟人的传奇故事;来到韶山滴水洞,拜访了毛主席曾住过的一号楼,此地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可谓是“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未识,石桥如锁几重关。”毛主席曾在这里,多次与各位革命事业的开拓者商议建国后的大政方针,探寻国家发展之路,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毛主席那豪迈飘逸的诗篇《沁园春•雪》,那脍炙人口的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现实告诉未来。50余年的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国富民强。这又是一条逶迤而峥嵘的寻梦之路,也是一代国人渴望个性解放、奋力前行的情怀:富强,繁荣。来到岳麓书院,领略了“千年学府”的风采,那一座座建筑、碑文、纪念馆、陈列室、大讲坛,见证了沉积在书院浓厚的文化气息,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多了一份朝气与蓬勃,包容与开阔;来到湖南大学,听到了朗朗的书声,在这个没有围墙的校园,教室和宿舍就分布在马路的两边,公交车和其他车辆都在校区穿过,绿树掩映着山坡、草地以及那红砖色的教学楼,不禁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现代学府的风韵--严肃而不失活泼,沉稳而不失灵动;来到橘子洲头,踏过主席走过的足迹,昔日,毛主席曾在这里发出深沉的感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如今,映入眼帘的,则是一个经半个多世纪发展壮大的新长沙,当汽车开进交通拥挤的长沙市区时,不禁吸引着大家拉开车窗,细细斟酌这个今日的“芙蓉王国”,那一幢幢高楼大厦带给我们的远不止是壮观、惊喜和向往,更多的则是历经这些年来,共和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中共的领导下,祖国正在以稳健的姿态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回程的路上,我们还一味地留恋着几日的所见所闻:让历史烛照现实,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子弟到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代天骄,革命精神的光辉代代相传;让现实告诉未来,从“千年学府”的一砖一瓦到现代大学的学术氛围,发展创新的理念历久弥新,这一切都令人久久惊叹,回味无穷。
此次红色之旅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湖南这片神奇的土地,更让我们的思维体系得到了广泛的扩展。从一代伟人成长的经历中,从一座城市蓬勃的发展中,我们了解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艰苦创业,使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使中华民族结束了旧时代,开始了新纪元;是中国共产党的励精图治,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民从备受奴役到当家作主,使国家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
而之于身为党员教师的我们,从这一页页的历史画卷中,我们读到了如何去去权衡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明白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样值得期待的是,通过此行,我们坚信,只要激越的革命精神得到传承,只要一个大国保持从容、雍容和追求进步的姿态,只要我们国民的性格始终保持生长的渴望,光荣与梦想就会不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