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也要有一个快乐的生活

  

  

  正在我院举办的2012北京国际梅纽因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凸显了梅纽因先生的教育理念——发现音乐天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其间,除了紧张激烈的比赛,主办方还举办了音乐会、讲座和大师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比赛办成了一个小提琴专业人士和音乐爱好者们切磋琴艺、交流情感、享受小提琴美妙音乐的一场盛会。在4月9日下午举行的一场讲座中,评委会主席帕梅拉•弗兰克(美)、副主席服部让二(日)和评委奥利维尔•查理(法),围绕“成为独奏家、乐团首席以及室内乐演奏家所应具备的特质”这一话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独奏家、乐团首席以及室内乐演奏家没有本质区别

  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将来可以成为独奏家、乐团首席以及室内乐演奏家。他们三者既有共性,又有所不同。共性是都要热爱音乐,并且在对声音的追求和演奏方式上也是一致的。独奏家可能更强调个人的技巧和个性,乐队首席不仅要具备独奏家的技术,还要掌握交响乐和歌剧的曲目,同时亦要有一定的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室内乐演奏家除了个人技术和合作能力,还要有非常好的和声(四个声部)的音准感觉。有些演奏家是很好的独奏家,但也很喜欢室内乐,如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因此,这三者并没有本质区别或是有高低之分(在西方,重要乐团的乐队首席也是很受人尊重的)。

  

技术和音乐是不能分开的

  技术和音乐是不能分开的,技术并不意味着就是拉得多快、多响,而是看它是否恰当地表达了音乐。然而,即使有了音乐,但不符合作品的风格也不行。要尊重作曲家的创作,表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图。有了技术和音乐,还要能够感动人。而要想打动人,首先要打动自己。

  

练琴要擅于思考,提高效率

  要有智慧的用头脑练琴,要多分析、多思考,要清楚哪些是技术上的问题,哪些是心理的问题。不要一味地重复,因为有可能你重复的都是错的。帕梅拉•弗兰克主席将自己“三次机会”的练琴原则与大家分享。她说,要把困难的片段拿出来单独练习,第一次拉完后要停下来思考一下,看看有什么问题,再拉第二次。第二次拉完后也要停下来想一想,是否已经改正错误。第三次就是要把正确的巩固下来。如果真正用脑练琴,用心练琴,练20分钟就会很累,就要休息一下。

  

对作品音乐风格的把握需要多听、多分析

  年轻的小提琴学生缺乏阅历,对一些作品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评委们认为,可以多听一些伟大演奏家的演奏,但不要一味的模仿,要充分地理解和消化。可以对谱子进行一些音乐上的分析(节奏、速度、和声、配器等),了解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和所处年代的音乐风格。也可以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理解,但在音乐处理上要保持一致性、完整性。

  

要对音乐之外的文化艺术有广泛的涉猎

  要想拉好小提琴,很多功夫是在音乐之外。服部让二以少年组的比赛曲目莫扎特的《G大调奏鸣曲》(K.301)举例说明。乐曲的第二乐章是一段非常优雅的舞蹈(不是粗俗的),因此你要知道欧洲的小步舞曲是怎么回事,这就要多看些芭蕾舞。中间一段是歌唱性的,象歌剧中的咏叹调,好像在讲一个故事,这就需要多看欧洲的歌剧。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小提琴,多一些广泛的涉猎和思考。

  

希望家长不要给琴童太多的压力

  要想让一个四五岁的小孩练琴是很难的,要了解他是否真正的热爱音乐,同时也要有一个正确的练习方法。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家长也不要在这件事情上投入太多的情感。因为孩子的年龄还小,很难确定他们今后是否就能够成为职业演奏家。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音乐给人带来快乐,音乐家也要有一个快乐的生活。

 

作者:宋学军 文/韩民 图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最后更新日期:2012-04-11 22:09:52   发布日期:2012-04-11 12:47:00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