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经典,让我们泪流满面
——评2012年北京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开幕式音乐会


  “2012北京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组委会,为开幕式音乐会选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主题:“梅纽因与中国”。这种特别的意味表现在,其既凸显了耶胡迪·梅纽因爵士本人、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和中国的关系,又暗含和体现了中国当下小提琴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梅纽因”三个字已经成为小提琴音乐文化的符号与象征。

  当然,对热爱音乐的人们来说,这场音乐会完美地向所有的听众阐述了什么叫“经典”。的确,这场音乐会完全可以用“经典”二字来形容:经典的曲目、经典的人物、经典的故事,与及——经典的演奏——如论是当晚光芒四射的独奏家们,还是出色的乐队与指挥,他们的表现使这场具有国际水准的音乐会成为了一个经典。

  经典的曲目,是指该场音乐会所有的曲目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一方面,这些曲目都是在浩如烟海的小提琴曲目中,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乐曲——无论从技术性、艺术性、欣赏性等各方面都展示了小提琴所独有的优雅精致、绚烂辉煌与浪漫抒情,同时,也一定程度凸显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特色,体现了中西小提琴音乐文化的交融——《梁祝》协奏曲为这层含义作了最好的注脚。

  另一方面,这些曲目都与梅纽因爵士本人有着某种联系,这些联系一直以来都是音乐界的佳话。开场第一首乐曲《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的作者,乔治·艾涅斯库(George Enesco,罗马尼亚)是梅纽因大师诸多小提琴老师中,对其影响极深的一位;而《第一狂想曲》的作者巴托克,既是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军人物,也是梅纽因生前的挚友,梅纽因经常在各种音乐会或其他场合演奏巴托克的作品,二者的合作被视为是20世纪古典音乐最为完美的组合之一;《引子与回旋曲》是梅纽因非常喜欢的一首曲子,他在十一岁时就曾在独奏音乐会上演奏过这首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代表作;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深受小提琴家和乐迷们的青睐,同时它也是梅纽因大师钟爱的乐曲,他曾先后五次录制这首曲子(最早一次是在其15岁时)。

  经典的人物与经典的演奏,指参加演出的小提琴独奏家们,全都是历届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的获奖者。从首届(1983)获奖的塔斯敏·利特尔、吕思清,到第9届(2000)的宁峰,再到最近一届(2010)的于翔、梁乔信(加拿大),这些当年征服评委的音乐天才,如今或者成了纵横国际乐坛的风云人物,或者成为正在冉冉升起的音乐明星,征服了热爱音乐的观众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塔斯敏·利特尔、吕思清和梅纽因大师有着特殊的联系,二人都在福克斯通首届梅纽因小提琴比赛(1983)中获奖,同时也都曾就读于梅纽因学校,是梅纽因垂爱的弟子。

  作为上一届比赛青年组冠军,于翔在音乐会上演奏了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显露出了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其对莫扎特的独到理解,这首莫扎特19岁时创作的曲子,是作曲家创作的最后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最难演奏的一首,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要求比其余四首都高。在写作手法上亦和前四首有很大的不同,在乐队呈示部结束处,小提琴先独奏出一个极具旋律性的、和整首乐曲风格完全不同的慢板主题,之后才回到独奏与乐队协奏的呈示部,对这个慢板的处理往往显示了不同演奏家的风格,于翔绵长的气息和对强弱、音色的精确把握,给了现场观众一个惊喜。

  宁峰演奏的巴托克《第一狂想曲》,展示了其作为中国当代小提琴家领军人物之一的风范,这首作品是现代小提琴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乐曲中充满了大量的、富有匈牙利民间风情的和弦和大跨度的旋律线条。宁峰的演奏细腻而富于张力,对音乐的处理既完整体现了原作表达的内容,又大胆的融入自己的理解。

  现年15岁的梁乔信(加拿大籍华裔)是音乐会的另一个亮点,作为全场年龄最小的演奏家,他完全具备了一个“明日之星”的素质和气派,在演奏圣·桑《引子与回旋曲》时所表现出从容、“领导”乐队的能力、对音乐精确表现的能力,都让全场观众对这个天才少年刮目相看,其演奏的一大特点是情感表现异常细腻、音色纯净而甜美,对作品的理解完全不逊色于成年的演奏家们。

  一直以来,吕思清演奏的《梁祝》是迄今为止对这部作品最好的诠释,其录制的四个版本《梁祝》唱片,数量超过数百万张。当晚的演出,吕思清再一次向现场的观众展示了其对这部作品的精湛演绎。和以往的演奏一样,吕思清饱满的热情、精细的处理与及对中国作品风格韵味的独到表现都使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随着音乐深深地印在观众的心理。

  最后一个上场的塔斯敏·利特尔,被誉为是英国国宝级的小提琴家,去年,她在有着古典音乐奥斯卡之称的“全英音乐奖”中荣获了“最佳年度唱片大奖”。其演奏的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其特有的温婉气质在这首作品中展露无遗,这首带有一些“甜蜜的伤感”的世界名曲,旋律动人、形式自由且技巧艰深。第二乐章“柔板”常常被视为代表了女性的柔情、忧郁和美丽,利特尔对这一乐章的演绎,赋予柔美的旋律一份英伦小提琴大师特有的典雅和精致。

  毫无疑问,该场音乐会的“另一位”明星是——中国青年交响乐团。这个由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优秀学生组成的乐团,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其娴熟的专业技巧、出色的艺术修养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这些年轻的演奏家们,表现出的青春与活力给在场的中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和独奏小提琴协奏还是乐团单独演奏乔治·艾涅斯库的《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都显示了他们对作品独到的理解和所具有的高超艺术表现力。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历来是为年轻的演奏家们提供梦想的舞台,而这群同样年轻的学子们当晚的表现完全不逊色于站在前排的那些独奏家们。正如乐队指挥胡咏言先生在音乐会结束后说的那样“青交有着超水平发挥,这些90后的孩子,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他们是中国的希望”。

  经典的曲目、经典的人物、经典演奏与及它们背后经典的故事,都让这场开幕式音乐会最终成为了经典,并最终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总有一种经典,会把我们泪流满面,不是吗?1979年10月,耶胡迪·梅纽因爵士第一次来到中国,这个有着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国度和这片土地上热爱音乐的人们都深深地震撼了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小提琴家来到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小提琴家走向了世界。因为,音乐能最终超越文化和地域,让热爱它的人走到一起。梅纽因大师、梅纽因比赛和中国有许多的故事,而这场开幕式音乐会,仿佛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

作者:音乐学系 黄宗权   来源:   最后更新日期:2012-04-16 17:33:03   发布日期:2012-04-16 17:31:00

相关附件